物象与形名:恒山哲思的自然智慧(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恒山有恒形。山形中的绵续起伏,山体中的巍然屹立,演绎出的美感与崇高,让人一方面肃然起敬,另一方面叹为观止。《道德经》第八章言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辯,辯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積。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恒形中的恒山是恒意凝聚之山,是恒者云集的山,是恒敬自然景仰之山。
仁者乐恒山,仁智者更爱恒山,因为它是一座绵延持存的山,是一座铭记恒劲的山。它的形貌蕴意经常,体现长久,把握悠远,内涵永恒。《道德经》第八章言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此,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故事的传承,而且绵延地感受到北方有名山的经典魅力。与山同老,与天同吟,与地同歌。人世间尽管没有任何一座山是不可逾越的,但关键是逾越山之形后人类能够给山之心留下什么?
三、 恒山有恒名
恒山是名之显赫。从命名的角度看待,恒山有恒名,古已有之。《尔雅·释山》:恒山为北岳。《史记·夏本纪注》:恒山在定州恒阳县。《风俗通》:北方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恒山的价值,不在于峰峦叠嶂,也不在于奇秀秀突兀,而是其恒久常在、包容万物的态势。或者说恒山有恒物,恒山有恒景,恒山更有恒心。
《说文解字【卷十三】》言之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可见,由心、舟在天地之间上下往返会意。思念之心靠舟运转,经久不衰,是恒的意思。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恒在汉语的语义诠释学是经常与恒心之意,引申出长久、持久的意思。恒的古字形写作“亘”,本义为上弦月渐趋盈满的样子。寓意“二”和“月”,“二”代表天和地,月即月亮,合起来表示月亮悬于天地间已有亿万年的时间,月圆缺往复而寓永恒之意。月亮弦、望有常,故引申出长久、持久的意思;恒,通“亘”,指绵延,延续,其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因为月圆月满,所以山高山长。恒在动态的层面又引申为表示行为动作的经常性。
《小雅·天保》文:“如月之恒”。古籍《毛传》解释“如月之恒”中的“恒”为“弦”,郑笺进一步解释为“月上弦而就盈”。恒,诉说的是有心之月,表达的是持久不变。它赋予了“恒”长长久久之意,诠释了天地之间持之以恒的意蕴。《道德经》第三章言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因为天有恒道,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恒之名所成,才贵有恒山之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