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耗尽一个人的生命,这种“白色瘟疫”并未走远!(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核杆菌。
很多文献都有对结核病的记载。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将它命名为phthisis;在拉丁文中,结核病被记作 cunsumptio。到19世纪,西方开始用consumption 来称呼结核病, consumption 直译为“消耗”,这与中文的“肺痨”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种疾病慢慢耗尽一个人生命的特征。
1834年,德国医生约翰·卢卡斯·舍恩莱因(johann lukas schönlein)统一了疾病分类学,提出我们现在常用的“tuberculosis”来指代不同器官的“结核”,因为这类疾病虽然形式不同,却都会出现结核结节。
尽管如此,人类距离真正认识结核病还是差了很远,而且经常会把其他疾病误诊成肺结核。
【注:人们后来发现,结核病的元凶是结核分枝杆菌,它可以侵犯人体的任何部位,侵犯肺部就叫作肺结核,侵犯骨骼就叫作骨结核,侵犯淋巴结就叫作淋巴结结核。】
中世纪的欧洲曾遭受结核病的严重侵袭,但是记载中最常提及的是淋巴结结核,也叫瘰疬,而不是肺结核。
在没有特效药、抗生素和疫苗的年代,染上肺结核,就像今天得了癌症一样。为了治疗肺结核,人类想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治疗”方法。最“神奇”的是在英国和法国出现过的一种疗法:国王的触摸。这种习俗始于12世纪,直至18世纪末才结束。
2
“元凶”的发现
镜片大概是15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让人看得越来越远,显微镜让人看得越来越微小。1676年,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不过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结核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这个任务由英国医生本杰明·马滕(benjamin marten)完成了。1720年,他提出结核病可能是由“极其微小的生物”引起的:“如果跟肺结核的患者睡同一张床,经常同吃同喝,跟患者亲密地近距离交谈,吸入患者肺里排出的气体,那么,就算是健康人也可能会感染结核病……但是,与患者偶尔交谈几句不足以得病。”马滕对流行病学的描述已经非常精准了,但这些还不足以揭露结核病的真正面目。
1865年,法国军医让–安托万· 维尔曼(jean-antoine villemin)从一名结核病死亡患者的结核空洞中取了少量黏液,然后将其接种给兔子,之后成功在兔子体内找到了结核结节,由此证明了结核病的传染性。奥地利医生、人类学家塔佩纳(tappeiner)则首次绘出了豚鼠吸入病毒、感染结核病的模型,阐明了肺结核的传染路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