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上)(8)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2012年,老贺担任任村支书,第一件事就是打深井。
两年之内,伊当湾村打了300眼上百米深的机井——按土地面积分配,两三户共用一眼井。打一口机井5万元,村里向镇上申请3万元项目配套资金,剩余的由几户人自筹。随后,伊当湾村又陆续建成5个水塔,每家每户通上了自来水。
这样一来,种菜的水就跟上了。
▲伊当湾村建起蔬菜大棚(图片来源:网络)
突围——菜
2008年,伊当湾村发生了一件“比北京奥运会还大的事”。
村里的羊突然改变了饮食习惯,它们学会了吃辣——这也是迫于无奈,谁叫种下的大量辣椒卖不出去。
那一年,老贺还是村上的计生干部:“一把苗子补贴2毛钱,一亩地成本600元,政府补300元。镇上大力推,村上给干部们下了任务,每人至少要完成50亩指标。”
镇上提出“万亩万元田”目标,村上打出“给奥运会送辣椒”的口号。农民也按着头一年的辣椒行情算了一笔账:亩产8000—10000斤,每斤辣椒1—1.5元,每亩收入正好1万元左右。
于是,不等老贺动员,农民一下子种了上千亩。据说全县种了近万亩,大半都在伊当湾村所在的东坑镇。
这其中,就有马金录的6亩。马金录养过羊,开过半挂车,做过生意,当然,也种过地。赶上生意不好做,他2008年回了村。
正如大伙预想,辣椒大丰收。不料,价格却“一泻千里”。
6月初刚上市,就开始贱卖。刚开始还五毛一斤,才卖了几百斤,就跌到了两三毛钱,到后面,甚至政府给客商每收购1斤补贴两毛,也卖不出去了。行情一路下滑,马金录几乎血本无归。
最后卖了一半,倒了一半。“一开始人家还给称斤斤,后来不称了,一三轮车1000多斤,给200元。再后来掂袋袋,一袋子三四十斤,给一两块钱。根本包不住本,还不如烂在地里。”
政府从农行贷了款,4毛一斤收购了一批,打发镇干部到全国各地去推销。然而,始终是杯水车薪。
大量辣椒烂在地里、倒在路旁无人问津。别说往北京送,连村子都出不去。更是有媒体用“万亩万元田的幻灭”之类的字眼对东坑发展蔬菜产业的决策、前景表示质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