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海派绘画在现代社团中的建构与想象(8)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蜜蜂画会发行的《蜜蜂画报》如果按照1920年木刻刊印的《海上墨林》人物分类,他们基本都是旅居上海的“寓贤”,一个由移民、旅居者汇集起来的现代海派画坛业已成型,与此同时他们对于上海的都市认同感也在慢慢增长。中国画会的会所最初在龙华路,由钱瘦铁等主持,不久移到威海卫路中社由贺天健主持,抗战前夕移至新华艺专。画会编印《国画月刊》,现代中国画集,举办书画展览会,代办中外美展,征集出品,筹募义勇军慰劳画展,开办国画讲座等。画会不仅积极投入现代美术活动,在会内建立现代展览制度和出版制度,同时将传统的助赈灾民、灾区转换为劳军画展的形式加入国家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以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指引自身的社会责任的实现。在抗战前,它已经是一个吸收中国各地会员的全国性绘画社团。抗战期间,中国画会的活动受到影响,但依然勉强维持,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才彻底停止。
抗战结束后,虽然谋求复员,但八年战乱已经打破了一切,会员四散不知下落,同时国民政府颁布的严格“人民团体组织方案”,只有落实此方案才能获得合法性。1920、1930年代社团的繁盛景象一去不复返。1934年中国女子书画会成立,持续活动到1947年。这是一个以艺术媒介和性别为限定的现代艺术社团。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传统的,但对社会和经济的诉求却体现了现代女权运动的某些特征性,抗战胜利以后,为了修复上海画坛,又成立了上海市画人协会和上海美术茶会。这是最广泛的联合,以最大的群体的力量来整理和重启因战乱而停顿的上海画坛的整体发展。上海美术茶会的同人在战后社会经济生活几近崩溃的环境中以惊人的毅力编写了《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年鉴》的号召、动员、征稿、编辑、印刷和发行再次强化和巩固了海派绘画的共同体。
中国女子书画会合影以刊印于1920年的《海上墨林》作为考察上海清末民初绘画社团的主要文献,可以看到晚清上海的画会依旧延续传统的文人雅集模式。到清末,随着上海因开埠和租界建立而渐渐具备了现代都市规模。在地理空间上,画会从华界,以豫园为中心的老城厢渐渐迁入租界。画会的组织体系也逐步健全,具有18、19世纪以来的行会特征,为旅居上海的以书画谋生的同人组织一些交易买卖,也通过助赈树立自己“仁义”的社会形象。同时画会也积极地进入到都市娱乐文化生活的层面,以助赈为目的的展览和书画售卖培育着城市中产阶级的受众。1920、1930年代是上海国画社团的繁荣期。此时的画会尽管名称基本延续过去,但已经蜕变成了现代性艺术社团。经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又感受到拯救民族于危亡的急迫性,画会基本以“为人生为社会而艺术”为信条,并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强调要担负复兴传统的重任,要在世界民族之林树立起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树。
此时,画会淡化了经济活动,而强化它的文化与政治关怀。注:作者系上海中国画院理论部主任,上海视觉文化研究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