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的反目是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大的隐痛”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薛林荣在新书《鲁迅的饭局》中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以饭局为支点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本文即从一顿兄弟间的晚餐说起,这竟是周氏三兄弟最后一次团圆饭?鲁迅和周作人如何交恶?兄弟失和又对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打击?
与二弟小治肴酒共饮三弟
——周氏三兄弟最后的晚餐
文 | 薛林荣
时间:1923年5月10日
地点:北京八道湾周宅
与席:周氏三兄弟及周府家人、孙伏园
1923年5月10日,鲁迅日记云:“晚与二弟小治肴酒共饮三弟,并邀伏园。”
这一天不逢年不逢节,也不是纪念日,是北京八道湾周宅中一顿普通的晚饭,唯一的客人孙伏园与周氏兄弟十分熟悉,唯一的由头是周家老三周建人到北京探亲后,将返上海。其时周建人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如果说有特殊之处的话,那就是,这顿小型家宴是周氏三弟兄“最后的晚餐”。确切地讲,是鲁迅与周作人反目之前,三兄弟最后一次在周宅吃团圆饭。
鲁迅和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耀眼的双子星,前者以唐·吉诃德式的征战成为新文学的斗士,后者以哈姆雷特式的坚忍成为新文学的思想者。周氏兄弟在创作和理论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几乎可视作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

“周氏兄弟的反目是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大的隐痛”


左为周作人,右为鲁迅
曾几何时,他们患难与共——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曾经一起在墙角捉蟋蟀的兄弟二人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不得不去上被当时人看不起的“将灵魂卖给鬼子”的洋务,同到日本留学,携手介绍欧洲文学,合作翻译《域外小说集》,共同投入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时代猎猎作响的两面旗帜。
曾几何时,他们唱和有加——“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鲁迅《别诸弟》)兄弟天各一方便酬唱以诗,挂怀不已,此情此景,用鲁迅唱和周作人诗跋中的话讲,可谓“盖未有不悄然以悲者矣”。
曾几何时,他们手足怡怡——鲁迅曾牺牲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回国谋事,来供养尚在日本留学的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家属。兄弟见面后,常“翻书谈说至夜分方睡”。同时,周氏兄弟书信往返极繁,特别是1921年竟达17个来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