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的反目是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大的隐痛”(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927年4月3日鲁迅作《铸剑》,用“宴之敖”命名复仇者“黑的人”。折磨着鲁迅的,是一种“被利用”的感觉。
周作人这边又是什么情况呢?1924年7月,在兄弟间大打出手后的第二个月,他写了一篇《“破脚骨”》。据川岛说,这是针对鲁迅的。在文章中,他暗示鲁迅是个“无赖子”。
1923年7月25日,周作人在《自己的园地·旧序》里说:“我已明知我过去的蔷薇色的梦都是虚幻”,重复了7月18日给鲁迅的字条里所说的“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他要“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这就是不再追求“蔷薇色”的浪漫主义的理想,而选择一条享乐主义的人生道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互相不原谅的同时,周氏兄弟在失和后,还通过作品隐秘地表达着对胞兄胞弟的一种珍重之情。1925年10月,周作人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了他翻译的罗马诗人喀都路斯悼其兄弟的一首诗,题目叫《伤逝》,并附有一幅原书插图,画着一位男子伸出右臂挥手道别,画面上写着“致声珍重”。译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照了古旧的遗风,将这些悲哀的祭品,来陈列在你的墓上:兄弟,你收了这些东西吧,都沁透了我的眼泪,从此永隔冥明。兄弟,只嘱咐你一声珍重。”借古罗马诗人的诗句,周作人向兄长发出了一封密码电报,传递他与鲁迅兄弟间如生死情绝、永不相见、各自珍重的信息。《京报副刊》是鲁迅经常发表文章的报纸,这首诗鲁迅自然很快就看到了。20天后,鲁迅写了同名小说《伤逝》,完成后并未发表,而是收在1926年8月出版的《彷徨》集中。
鲁迅回忆了对周作人疾病的忧虑及请医生诊治的事实,并借小说中的人物把他和周作人比喻为一种生活在水边却困处在高原而飞鸣求助的小鸟:脊令。《诗经》有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比喻兄弟在急难中要互相救助。鲁迅通过这个小说向周作人发出了兄长的信号,表示只要周作人有急难,他还愿像当年周作人患病时那样给予救助。周氏兄弟失和40多年后的1963年,周作人在他的《知堂回想录》中说:“《伤逝》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我这样说,或者世人都要以我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觉,深信这是不大会错的。”

“周氏兄弟的反目是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大的隐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