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大好书巡礼│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2021年十大好书巡礼│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


比起成人,儿童是更为缄默的存在,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更没有资格有自己的“历史”,乡村的童年生活也伴随着这种缄默和现代化进程成为永远的过去。比如,很多族人无比怀念儿时在田野中奔跑的童年:春天的草地、夏天的麦地、秋天的玉米地、冬天的雪地……任儿童驰骋;树枝上的知了、草丛间的蚂蚱、麦垛里的蟋蟀、小溪中的蝌蚪……任儿童嬉戏;清酥的槐花摊煎饼、喷香的烤麦子、甜韧的地瓜干、香糯的煮玉米……供儿童朵颐。我的童年也在乡村度过,田野的宽阔、奔跑的自由、赤脚的不羁、风吹麦浪的舒坦,融在我的血脉里,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的善良、淳朴、带着原野力量的粗韧……这种东西,是原初的生命力。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童年的力量,然而,这种童年的价值却未能在现代社会被确认和整合到新的社会实践中。平民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弱势身份,使得他们缺乏有效的文化资源来记录、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和生活历程,其家庭教育和童年生活往往缺乏文字、图片、影像的记录而湮没在历史和精英话语中。
对于传统童年消逝的感慨和怀念,说明关涉着童年的另一面被忽视了,与生计、自然相连的平民儿童,他们在历史中存在何种价值,他们可以为我们理解儿童和现代教育提供哪些多样化的理解和新的可能性呢?

2021年十大好书巡礼│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


郭于华认为,底层是一种缺失的叙述,不在官方话语的讲述之列,补充这段叙述,或者提供新的叙述,是底层研究的认识论要务:从中生产出新的知识,并使之成为独立的、进行知识积累的一个领域。这一知识领域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仰仗普通人对自身经历的讲述,而不是依靠历史学家代为讲述。我作为劳动家庭的后代,虽然远离了乡村,但并没有完全与传统的乡土文化决裂。尽管平民的养育经验和文化并非全部都值得称赞,但社会结构与个体微妙的互动需要我们超越局限性的家庭之爱,进行历史性的反身理解,将个体家庭经验通过学术知识的生产置于公众视野,转化为公共话题。在整理族谱、了解家族历史的过程中,我的研究兴趣从现代家庭内部的养育互动转向养育实践的历史变迁,以及家族在近百年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实践智慧和文化局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