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70年|博物馆里的话剧史:共惜艳阳年(9)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于是之的日记不拘一格,足足记了有半年之久。有时他写去寻访曲艺艺人的细节和感受,有时只是寥寥几字记录正在思考的问题,比如“疯子有一种笑声,我要去找”。叶子的日记则都是长篇,这大概与她毕业于北师大文学院有关,分析剧本、读书感悟、体验生活都写得洋洋洒洒,光日记她就写了十几万字。
1951年2月,北京解放两周年。经过半年的排练,《龙须沟》登台首演。从题材到舞台呈现,其自然的生活场景、生动的语言、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获得巨大成功。它不仅仅成就了老舍、焦菊隐、于是之,更为北京人艺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龙须沟》演出结束后不久,“老人艺”增补焦菊隐为副院长兼剧院总导演。年末,彭真代表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称号。

北京人艺70年|博物馆里的话剧史:共惜艳阳年


陈坚油画《四十二小时谈话》

就在《龙须沟》剧组深入北京南城体验生活的同时,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老人艺”除《龙须沟》剧组外,全员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活动。这其中有一个四人文艺小组——带队的副院长欧阳山尊,以及郑律成、安娥、辛大明——他们加入由刘白羽、魏巍、凌子风、李瑛等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赴朝鲜前线体验生活,进行创作。
中国的话剧从1907年在日本演出《黑奴吁天录》,到后来的京戏、文明戏,以至后来在上海演出了很多话剧。在那里演出的大部分话剧我都参加了。洪深的、曹禺的戏,我父亲导演的,包括一些官印的剧本、历史戏,我都参加了。——欧阳山尊《春过也,共惜艳阳年》
2004年,正值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筹备期,为创作油画《四十二小时谈话》,我陪南京军区画家陈坚走进欧阳山尊的家,时年九十岁的他如是说。
那些在回忆中春风拂过的时刻啊,那个艳阳高照的年代,那些用话剧丈量过的时光,就像一个个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剪影。“共惜艳阳年”是这批艺术家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他们珍惜,不舍,小心呵护着那段共同奋斗的记忆,那些闪光的日子。
从1907年到2007年——中国话剧的第一个一百年,欧阳予倩和欧阳山尊在这一百年的两端互相凝望,这一对父子,是中国话剧不可或缺的在场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