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荦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成就|郑宜秀(9)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拙著《魏晋南北朝史》,文化部分的字数几占全文字的四分之一;《隋唐五代史》共120万字,文化部分,几达50万字。重点写经济部分,强调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尤其强调文化的发展,借此来冲淡政治、军事方面黑暗面的影响,我想是有必要的。凡是太恐怖、太野蛮的行为,如隋末的朱粲,如唐末的秦宗权、孙儒这一类人的暴行一概不写。有关黄色的故事,如隋炀帝戏陈夫人等事……不再提及了。
此外,王先生在这两部巨著中,强调了民族融合和团结。对北方十六国时期,过去论者往往只看到少数民族的野蛮落后,写民族关系多写民族歧视、仇恨和残杀,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整体面貌的。如果只有仇杀,各族人民还能生存,国家政权还能维持吗?民族融合和团结才是历史的主流。史学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去发现主流,发现本质,把它揭示出来,写出历史的真面貌。王先生的这些独到的见解和这两部专著的许多建树,基本扭转了过去那些因偏见形成的蒙昧状态,诚如他《挽尚钺》诗说的“古史自今开草昧”,开辟了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光明的新局面,为史学界普遍欣然接受。目前史学界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主流——南方经济大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看法,就是对王先生这些观点和建树的肯定和概括。他的《魏晋南北朝史》于1988年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赏——国优奖,是理所当然,当之无愧的。
《北周六典》和《北周地理志》,也是王先生的著名力作,是他魏晋南北朝史丰碑的组成部分。这两部著作是他在青年时期就完成了草稿,在箱底压了40年,后四易其稿,经过大半生的反复琢磨、修改,才拿出来出版的。《北周六典》40万字,从历史的渊源上阐明了北周典制。因为西魏、北周的典章制度十分独特,纷乱复杂,是历史研究中的难点。王仲荦先生不畏艰难,收集了《周礼》《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关于六官的所有资料和南北朝隋唐史书以及金石、考古资料中有关北周官制的记述,详加考辨,系统排列,将北周一代典制大白于世。此外,他还广搜当时各方面的典章故实,分门别类地置列于各有关官职之下,该书不仅是一部官制史,而且还是具有“会要”性质的杰作。
《北周地理志》70万字,分上、下两册,把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以前的疆域、行政区划的215州、552郡、1056县的基本情况考辨清楚了。这也是件了不起的工作。因为史籍中有关北周、北齐疆域界划的记载,语焉不详,面貌模糊,不下大功夫是难以搞清的。这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和障碍。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扫除这个障碍,王仲荦先生收集了有关地志、史书、碑铭中的大量有关资料,写成此书,弥补了这一缺陷,实在功德无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