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儿好又便宜」的演员都得自我推销?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上周日晚,第十三届FIRST青年影展在西宁闭幕。值得一提的是,闭幕式上,胡歌、朱亚文和海清等演员都借这个机会,在青年导演面前进行了“花式推销”:“以后有好的项目,青年导演们不要忘了,这里有一个便宜又好用的演员。”
“我是个演员,我活儿跟胡歌一样好,我价格比他便宜。”
“我想说,我们足够专业,我们首先完成导演定向,然后才是角色。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们更多机会。”
便宜、好用,成为了几位演员推销自己的关键词。回想之前的“天价片酬”,以及近来常见的“老戏骨与流量“的搭配,兼具实力与口碑的中生代演员能够得到的机会正在被压缩,女性演员尤其如此。
面对这样的情况,青年导演们能有的选择权并不大,甚至他们也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主要决定权牢牢攥在市场手中,资本起到重要作用。短短几年内,流量、数据这些名词成为重要的,甚至近乎唯一的衡量标准。
而在当今以明星为中枢的好莱坞,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从二十世纪开始逐步成型的明星制度早已一步步爬到好莱坞社群阶级体系中最高的一级,以其“万有引力”般的牵引力联系着资本、导演、制作人、编剧、经纪人,以及其他好莱坞重要人士。
有所不同的是,在好莱坞,“制造一位明星”与“制造一位演员”仍有大部分重合的内容,例如“好莱坞价值观至高无上的第一条,便是谨守‘无论如何都要演下去’的敬业伦理。”
而在国内,资本的游戏中,能留给演员的空间太过难得。了解好莱坞的明星制度,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当今中国影视圈所面对的问题。
1.被一场官司制造的明星大咖,逐渐成型的明星制度好莱坞社群的魅力,长久以来一直以明星级演员为主。
一开始,电影产业还没搬到阳光较多、官司较少的南加州,领衔的演员未必有所谓的“公众形象”可言:其实,电影片头的开场字幕还未必会打出他们的名字。
刚进二十世纪那年头,片厂可没想要把演员的名号烙在大众的心里,只想在自家的作品打上自家片厂的名号就好。
史上第一位打响名号的电影女星,弗洛伦斯·劳伦斯,在当时的新闻稿就被叫作“拜欧格女郎”——她那时是“拜欧格影业”旗下的演员。后来,她在一九○九年跳槽到卡尔·拉姆勒的“独立电影公司”,去帮拉姆勒演电影,也就因此改当“独立影业女郎”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