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儿好又便宜」的演员都得自我推销?(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弗洛伦斯·劳伦斯后来,片厂之所以改帮电影明星打名号——虽然是艺名——一部分是因为片厂要应付“爱迪生托拉斯”告他们的官司,不得不采取这样的对策。
由于“爱迪生托拉斯”指称电影的价值来自爱迪生拥有专利的摄影器材,为了驳斥他们的说法,片厂辩称电影的商业价值主要来自片中主演的演员。
为了向社会公意提出这样的论点,片厂当然就要在电影海报、广告、广告牌上面主打著名演员的名字——结果,顺带就把演员捧成暴红的名人了。
例如玛丽·璧克馥没多久就成了美国大众心中的“小玛丽”(Little Mary),其他这类明星的绰号纷纷跟着出笼。
玛丽·璧克馥等到影坛大亨纷纷外移,西进到加州重启炉灶,明星制度也已经具体成型。
循此,片厂负责塑造旗下明星的公众形象,为明星量身打造电影角色,为明星宣传他们在银幕上的形象。片厂将明星打造成大众梦想的招牌,大有助于拉抬他们自己的身价(和利润),因为大明星都和片厂签有长期的合约,再红也没办法毁约求去。
依这样的做法,招牌红星跟“米老鼠”、“布鲁托”(Pluto)狗狗还有其他“迪斯尼”卡通由人画出来的角色一样,都是片厂的资产。
不过,真人明星和卡通明星之于片厂虽然概念类似,也有相同的法律束缚,但是,真人明星倒还至少有一样条件,优于卡通明星:真人明星可以利用个人的名流地位,强化个人于好莱坞社群的声势,即使只是参加权贵如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举办的晚宴、 野餐会,或其他社交活动。
等再到了一九二○年代晚期,有声电影问世,星探挖掘明星的人才库跟着幡然一变。默片里的明星只需要看起来像角色就好,管他们出身是竞技牛仔、特技演员、模特儿或杂耍剧团的踢踏舞者,一概无妨。
但是电影有了声音,明星讲起话来也要跟着像样才行,而且,不论银幕上下皆然。多了这一项条件,表示片厂要再挖掘明星人才,就要将口条纳入必要条件了,进而也就表示纽约、芝加哥、伦敦等文化重镇的正统剧场,才是明星人才的宝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