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丨伊藤虎丸:鲁迅的“生命”与“鬼”——鲁迅的生命观与终末论(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竹内好的《鲁迅》和《现代中国论》将这两个反省结为一体。有人非难这种“自我反省”,称其为“自虐”的论调甚嚣尘上,证明着“日本式的自爱”还健在。在这种状况下,我想从再次确认战后的反省出发来展开本篇的论述。
2. “民族的反省·忏悔的文学”
在这样的作为日本自我反省的鲁迅研究背后,有一种对鲁迅的理解,那就是把鲁迅文学本身看作“民族自我反省的文学”。这不仅见于朋友们的论文,近年来也见于中国方面的论文,有人认为鲁迅的“反省(忏悔)”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并在这一范畴中论述鲁迅的“自我忏悔意识”。[1]

纪念鲁迅丨伊藤虎丸:鲁迅的“生命”与“鬼”——鲁迅的生命观与终末论


竹内好(1908—1977)
竹内好在《鲁迅》(1943)中认为,鲁迅的文学自觉“近似于宗教者身上的罪的自觉”,“鲁迅的文学,在其根源上是应该称作‘无’的某种东西”,而他则“站在把鲁迅称为赎罪文学的体系上……”。竹内鲁迅成为战后研究的出发点,其最大意义就在于看到了《狂人日记》背后的与某种超越的相遇(自觉),从而深深捕捉到鲁迅文学的“反省·忏悔”性格。竹内还进而就不具超越神之文化风土中的鲁迅的“赎罪”是针对“什么人”的问题写道:“……他只是在夜深人静时分,对坐在这个什么人的影子的面前。这个什么人肯定不是靡菲斯特,中文里所说的‘鬼’或许与其很相近。”自觉到人是“罪人”,这种人的观念是欧洲特有的,但鲁迅的“自觉”却并不来自与欧洲式的超越者相遇,而是来自与“鬼”的对坐。在战后日本的“自我反省思想”中,丸山真男、大塚久雄与竹内之别就在这里。
在本稿中,我所关注的问题也在这一点上。
“生命”的相位
1. 作为“生命”的人
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动机之一在于由反省日本疑似近代的立场来看待鲁迅“真正的近代”。倘不惮把话说得过于简单,那么所谓近代,就是一个人从各种封建桎梏中获得解放,发现人的尊严的时代。那么,应该被解放的人是怎样的呢?鲁迅从尼采那里学到的人首先是主体性“精神”。不过,也有人认为近代是“肉体”(或者是欲望)解放的时代。鲁迅从尼采身上看到的“人”是“个人(个性)”,然而直到前不久,中国把现代定义为一个“克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走向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时代。更有很多人认为,作为近代“知性”的“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和西式“主体的个人”带来以公害为首的对众多人的异化。在这当中,把人把握为“生命”的人的观念处在怎样的位置上,作为“生命”的人的解放,是否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解放……等等,便都成为考虑鲁迅的情况时所首先要遇到的问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