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到流行:技术将把虚拟世界带向何方?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谭平
◎编者按:
元宇宙——这个由“meta”(元)与“universe”(宇宙)组合而成的Metaverse,成为时下互联网新宠。近日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宣布更名为“元”(Meta),其高调入局,更是给元宇宙添了一把火。然而,如何支撑或构建元宇宙,目前还是未知。
近日,阿里达摩院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XR实验室作为元宇宙等虚拟世界“真实化”的手段。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未来将如何发展?且看阿里达摩院XR实验室负责人如何解读。
当谈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新风口?新概念?新技术?新名词?从技术人的视角来看,这是技术累积的量变引发的。沉浸感体验的一个技术基础是对海量场景、物体、人物进行三维建模并渲染,属于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交叉领域,曾经是一个相当小众的领域。
二十年前,我在选择这一研究方向时,这个领域并不像今天这般吸引眼球,入门非常辛苦,不但要学很复杂的数学、物理,发表一篇论文都要写上万行代码,甚至还需要在实验室的暗室里面动手搭设备、拍数据,出成果的周期很长。
二十年过去,技术已进步太多:三维模型数据比过去丰富得多,渲染效果也更逼真、更快速。三维模型可以由艺术家手工设计出来,也可以通过对真实物体、场景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并且,重建结果的细节更丰富,超过了手工设计。
得益于这些技术进步,VR/AR、“数字孪生”等虚拟世界有了实现的基础条件。
现如今,国内在这一领域已进入世界的前列,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童欣、浙江大学的周昆等都是这个领域全球知名的学者。阿里达摩院也调集全球上百位科学家,成立了“XR实验室”。
“照片般的真实感”
我曾经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计算机视觉会议和SIGGRAPH的领域主席,也担任两本学术杂志TPAMI和IJCV的副主编。回顾三维重建和渲染方向的进展,很多研究都是寻求“照片般的真实感”。
真实感渲染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研究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这是人类视觉感知的基础,也是我在博士生阶段的第一个课题。在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反射模型来描述光的反射现象。但有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在不同尺度上,物体的反射特性是不一样的。
比如,从10厘米左右的距离观察,一颗沙粒表面的石英片是像玻璃一般的高反射表面,对应的反射函数是一个狄拉克函数;而从100米外看,一大片沙则是哑光、蓬松的,接近于朗伯表面,对应的反射函数是一个常数函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