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没落,我们需要哀叹吗?(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但这个彪炳,并非固态静止、顺理成章的,更不是因为老祖宗武艺卓绝就直接“躺赢”了的。
它经历过艰难和曲折的探索,多次找到新的生长点与增值空间。
功夫电影的繁荣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单一个《火烧红莲寺》系列,就三年拍出过十八部,用今天的说法,妥妥的大IP。
不过,一红,就有无数跟风,一跟风,就有固步自封。拍着拍着,没了武侠、只剩神怪,后来,连民国政府的审查机构,都判定其为“形状怪异、惊世骇俗”。
这种低级趣味的荒诞不经,充斥蔓延到六十年代,眼见着低谷越陷越深。
然后,香港邵氏影业出了两位导演,即大名鼎鼎的张彻和胡金铨,他俩的创作,第一次在刀光剑影里,注入了书卷气和文学意脉(你会发现,这个方向和后来的金庸特别一致),《大醉侠》《独臂刀》等神作,至今还在圈子里被津津乐道。
从此,一直作为消遣娱乐、不务正业、打打杀杀代名词的“武功”,才登上前所未有的格局和境界,作为一种文化学概念、一条精神谱系和一份世界观,被重新定义与看待。
七十年代属于李小龙,《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无一例外加入了某种“中华民族用比武和技击上的胜利,证明自己不是东亚病夫”的家国天下情怀,更何况,它们常常以大洋彼岸为拍摄环境、以海外华人为主角英雄,等于是“在外国人的地盘用功夫打败了外国人”,有了双重的快感。
到八十年代的内地,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斩获1.61亿元的“票房神话”(要知道那年头票价往往一毛钱一张)。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的地标符号,让电影与历史文化的交融显得顺理成章。而李连杰既是少林俗家弟子、又是全国武术冠军的身份叠加,更推动着“真功夫”,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看点、大爆点。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