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忠义,浩气长存——走笔山西之十(张石山)(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3
//
藏山神祠如今存有一通金代石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磨蚀,碑上的文字已经略有漫漶模糊。
遥想当年,傅山、顾炎武两位义士浏览碑文的时候,碑上的字迹或许还很清晰。
设身处地,当他们摩挲碑刻的时候,胸中该是何等的心潮澎湃。
除了金代碑刻,两位博览群书的文豪,一定还看过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传奇《赵氏孤儿》。
神祠前面,娱神的戏台雕梁画栋。
这里,每逢庙会,艺人们先要焚香沐浴祭拜藏山神主赵氏孤儿,尔后方可粉墨登场。
“乱弹”聒耳,梆子腔响遏行云。
《八义图》《搜孤救孤》,这些以史上赵氏孤儿的故事为底本编撰的戏曲,弘扬忠义,贬斥奸佞,娱神兼而娱人。前来看戏的老百姓,早已如醉如痴。
当然,看戏的百姓,包括傅山顾炎武两位义士,他们没有想到:《赵氏孤儿》传奇,会被当代的戏剧研究家列为中国戏剧史上十大悲剧之首。
他们同样没有想到:传奇剧本于元代问世四百年后,跨越了明朝,在清朝年间,由在华传教的法国人马若瑟译成法文,并且于1731年托人带回法国。随即被转译成英、意、德、俄等国文字,各种译本和改编本相继出现。
18世纪法国作家、文豪伏尔泰,目光如炬,即刻将其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自法国而遍及欧洲,演出引起巨大轰动,盛况一时空前。
《赵氏孤儿》,成为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古典戏剧作品。
《赵氏孤儿》,所以能够走出国门,除了历史故事本身的传奇性和悲剧色彩,这部戏剧所尊显宣扬的忠义文化,忠肝义胆,也一定在同时引发了当时西方世界人们的深深共鸣。
“程婴舍子,杵臼舍身”等等话语,我们中国最最普通的老百姓耳熟能详。史书、评书,特别是戏剧的传播教化功能,功莫大焉。也可以说,忠义文化,自古以来,就在史学文学和表演艺术等领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全民共识。
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不曾断裂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无与伦比的软实力。
雍容博大的中华文明,犹如黄河长江,不择细流,有容乃大。
离开众多的地域文明,华夏文明难以称其大。换言之,应该这样认为:盂县一方水土,藏山风景名胜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乃是整体中华文明巨幅画卷上的一粒色斑、一方画布;这块画布富含着整体中华文明的DNA。
从上述意义上讲,认知地域文明,正是认知整体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功课;歌赞藏山忠义文化,正是颂扬整体华夏文明。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