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鄂梅《十四天》:无数人生的困境,被这短短的时间数字提前引爆(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尽管刘玉成作为东道主在尽力保持着待客之道,还在采买困难时想方设法筹措食物,但女儿子夏并不给父亲面子。在随后的日子里,围绕着把吴家人内部隔离、在楼道砌“隔离墙”、子建吞食安眠药、子书失联等一系列事件,戏剧化的冲突如一幕幕现代家庭活报剧,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不断上演。圆圆姐夫和子书、来帮厨的小马一家、圆圆姐姐、子书妻子李莉和孩子的先后出走,让团圆和谐的年味兴味索然,颇有传统大家庭分崩离析,“大难来时各自飞”之感。
小说本是虚构之物,但当其与深刻改变一切的重大社会现实相碰撞时,就会产生核爆炸般的威力。如上所述,《十四天》的威力体现在作家对现实的无情解剖上,它首先揭示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失效以及现代家庭关系的假面化。在《十四天》中,可以把疫情这个社会背景看作一种引子、道具,它起到的是类似“试金石”或“显影液”的作用。这是姚鄂梅的独到之处,她以家庭为基点,洞察在生活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下,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隐疾是如何浮出水面的。
传统家庭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琴瑟和鸣,这种理想的家庭关系在《十四天》中被隔膜、猜忌和利用所取代。因回家过年,子夏的秘密被迫揭穿。原来,她早已离婚,和她共同生活、一起回老家过年的男人也只是在一起搭伙过日子。当父母提到她去非洲的事时,又一个惊人秘密穿帮了——子夏几年没回家,竟不是因为去了国外,而是因将前夫砍伤获刑入狱。这种父母和女儿的隔膜可见一斑。但小说并未简单归因为人物的性格缺陷,而是从多方加以呈现,譬如两代人“三观”差异导致子夏疏于与父母沟通、成长过程中父母重男轻女带来的童年创伤、生活的重压等,让这个人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恶。在这十四天中,子建也经历了“学霸”人设的崩塌。隔离第一天,妻子圆圆就发现他偷偷掉眼泪,后来在与圆圆闹矛盾时,子建将博士论文校外专家评审没通过的事说出。论文的压力加上圆圆和刘家人因家庭内部建“隔离墙”发生的不愉快,终于让这个从小解题能力很强的人解不开生活的难题,一时想不开服了安眠药。
索性最后被救了回来。可以看到,子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总是沉默回避、缺乏担当,而圆圆则是满肚子小九九,但只向自己的姐姐吐露。这类因相亲结缘,尚未建立起良好亲密关系的情况,在现实中并非罕见。此外,圆圆妈妈对家庭生活的隔膜感也很强,她说:“只要你当了妈妈,就一辈子处于隔离中。”在她看来,虽然身边围绕的都是亲人和喜欢她的人,但“那只是喧闹和嘈杂而已,只是把她与外界隔离开了而已”。还有子书的妻子李莉,对于丈夫背着大家和圆圆姐夫一起驾车回武汉的事,一开始也是无所谓的态度,她有打发时间的办法——衬衣改裙子和孵孔雀蛋。她的妈妈告诉过她一个过日子的好办法:“找点事做,把时间填满。”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除了因疫情导致的“隔离”外,更令人揪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或主动或被动的自我“隔绝”。小说揭示了一种生存本质意义上的“隔”,这是一种更深层、更内在、形态更为多样的“隔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