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静默中的爆裂和重塑(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影片剧照,李玩弟弟昭昭的生日宴会。
所以,在家庭矛盾、学校叙事充斥的后半部分,影片的整体环境得到重构。突然之间,李玩生活的空间变得拥挤而吵嚷,继母、弟弟,诸多亲戚,都出现在镜头之中,我们所见到的李玩,私人镜头变少,她常常处于和他人的交流、接触之中。
寻找跑丢的狗构成了影片的核心事件,围绕这一事件,导演有意展开了多维度的视角分析,除了李玩以外,我们还能看到更多人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影片处于“众声鼎沸”之中。在成年人(祖父母、父亲、继母)看来,能否找到小狗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它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宁可将这份精力用来驯化李玩,让她懂得“接受”“懂事”;而在李玩眼中,丢了就要找,这是天然的逻辑。而且,爱因斯坦对于她而言是有名字的,从让小狗吃自己爱吃的面条,到为小狗专门做它爱吃的猪肝饭并且和它一起吃,通过爱因斯坦——一只柔软的小狗——她扮演了一个付出爱的角色,笨拙地完成爱的习得。
△影片剧照,在爱因斯坦走失后李玩伤心地哭泣。
在整个寻狗事件中,家庭矛盾指向的是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思考角度。李玩无疑是渴望亲情的,她很需要一个父亲,而不是一只用来搪塞的狗,但是她所祈求的父亲与她真正的父亲根本是两个人。父权逻辑之下,不存在换位思考、尊重理解,父与女的关系更多的是上对下的施与、下对上的服从,其核心是稳定。
为了让李玩“稳定”“正常”,有一开始的谎言安抚(“为了你复习中考把狗送走”),有祖父母的苦情劝解,有继母和堂堂的掉包糊弄,诸多方法在影片叙事中全部无效,最终影片选择以暴力终结不稳定因素的挣扎。
暴力过后,一切破碎。李玩在不断碰壁中磨损掉自己的形状,她变得能喝牛奶,能面不改色地吃掉端上来的红烧狗肉,能平静地在弟弟生日的家宴上被忽视,能接受错过的天文展览,能放弃眼前的爱因斯坦。
就像教室里四处乱撞、最终被英语老师拍死扔出窗外的蝙蝠,李玩不想毁灭,所以她选择“长大”,选择妥协,选择重构。
可怕的是,这种重构几乎陷入了一种前仆后继的重复“圈套”。堂堂比李玩早一步,而昭昭又比李玩晚一步。影片的最后,昭昭哭着吐出牛奶,在教练“不许哭,自己起来”的声音中委屈地不断跌倒,浴室里曾出现过的尖利的声音再次出现在背景音里,“我还是不会滑”的求救,逐渐听不见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