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推荐:炬火与微光(1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钟鸣曾颇具见识地把骆一禾称作“单血管人”,面对昆鸟的写作,我愿意重启这个形象,称他是骆一禾之后的又一位“单血管人”。与绝大多数拥有网状血管的诗人不同,“单血管人”的血液不会被一个循环系统控制和束缚,从而被请进正常和理性的文明车厢。他们身上只有一根血管,划出意志的矢量和风格的单向街。诗歌炽烈时代的颅内高潮暂停了,最终冷却为淡淡的血痕。在这冷抒情的氛围中,昆鸟继续用“单血管人”的野蛮力量来对付他眼前这个颓败、淫祀、倒错的时代,他诗歌中的脉搏和喷泉只留下了干枯的管道,但他依旧在唯一幸存的语言中挣命,坚持着石器时代的喊叫和聒噪,他要用干燥剂去清理旧日的血迹,造出我们赖以生存的新血。

2019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推荐:炬火与微光


作者简介:张光昕,1983年生于吉林。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著有诗论集《刺青简史——中国当代新诗的阅读与想象》、专著《昌耀论》、随笔集《补饮之书》等,主编2013至2015年度《诗歌选粹》。2017年获首届J青年批评奖。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文学视野下的戏剧创作
张杭
将戏剧重新拉回文学视野,既令人振奋,又需谨慎界定。在某些时期,戏剧在观念上是以文学为中心的(实践未必如此),因影响深远的亚里士多德将情节视为悲剧最可倚重的要素,而戏剧的文学性主要就指情节。如今在“后戏剧剧场”,文学已被驱离了中心位置;在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剧场中,可视作文学体裁的剧本依然重要,这样的戏剧演出,在世界各地还占很大比例。
中国的情况更加复杂。其一个体现就是,每隔几年发生关于戏剧文学性的争论,争论总是聚焦于概念的厘清和对于实践面貌的界定。争论的起因可能是对于某种匮乏的呼吁,比方,好的原创剧本。呼吁者的潜台词似乎是观众需要“文学营养”。争论的指向可能涉及资源分配。
2019年堪称戏剧朋友圈“网红文章”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麻文琦撰写的《后戏剧剧场的“后现代性”——兼议“呼唤戏剧的文学性”问题》,回应了最近一次争论,并在末尾提出展望,戏剧剧场的复兴有赖于穿越“后戏剧剧场”发生以后对于戏剧剧场历史实践的扬弃,在与历史、与现实关系的重新审视中,构建新的戏剧剧场原则。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