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本山到双雪涛,东北书写与文艺复兴浪潮(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作为“父一代”的东北书写,赵本山以东北喜剧规训了东北青年的标准形象:会忽悠,会白话,具备喜剧表演天赋,并以此作为竞争力。从延续了20年的春晚小品,到《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系列电视剧,赵本山的东北书写与繁荣挂钩,与荒颓无涉。
从赵本山到双雪涛再到宝石老舅,从大众娱乐到纯文学,从电视荧幕到老铁直播的手机屏,“东北”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书写?
赵本山:铁岭的农民幽默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在《脱口秀大会3》大放异彩的李雪琴,本质上是对赵本山式东北书写的精神皈依。即东北成为了非东北地区获取快乐的源泉,全国人民都在等着东北为他们生产快乐,而忽略了东北人民本身快乐不快乐。

从赵本山到双雪涛,东北书写与文艺复兴浪潮


1986年,计划经济突出的沈阳开始全面推行经营承包制。正是这一年,铁西区第一家国企倒闭,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东北汹涌的下岗潮。转型后的东北步入了它的历史下半场,大厂的水龙头不再流出橘子汽水,工人们要疗愈难以弥合的伤痕。
彼时,生活在铁西区的双雪涛尚无法提笔言说,铁岭的李雪琴则开始在电视上学习赵本山的东北书写。他的小品与建构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实践,于不经意间发生了耦合。农民形象的反复搬演,成为全国妇孺皆知的东北文化标签。
1995年的《牛大叔提干》是一部严肃的讽刺剧,一面是小学玻璃破了长期无法修补,另一面是基层干部的铺张浪费。赵本山扮演的俨然是一个受损害农民的代言人,是春晚舞台上少见的尖锐批评。

从赵本山到双雪涛,东北书写与文艺复兴浪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