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本山到双雪涛,东北书写与文艺复兴浪潮(3)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1997年的《红高粱模特队》则用赞美代替了揭露,主角是一群因为劳动而充满自豪感的具有主体性的农民,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处理模特教练的“现代知识”。
可以看出,一开始赵本山并不清楚应该用哪一种谱系来言说农民,犀利揭露与纯粹赞美皆有。从19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开始,赵本山开始融入改开以来的主流价值观和历史观,描述农民通过奋斗“住上了二层小楼”的幸福故事。
此后的《钟点工》《送水工》《火炬手》《不差钱》《捐助》基本延续了“农民进城”框架,也可以说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模式。来自黑土地的农民不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而是被观看者和被鉴赏者,成为“文明-落后”对立中落后的一方。
这些小品把通常我们认为是“农民特性”的东西,比如木讷、抠门、死爱面子、小农意识渲染得淋漓尽致。观众席上响亮而频繁的笑声以及随后的获奖,确证了这种东北书写的正确性。

从赵本山到双雪涛,东北书写与文艺复兴浪潮


由此,赵本山找到了最妥当的“农民”和最有传播度的“书写”。农民的趣味受到赞赏和怂恿,知识分子则热衷用小品中机智的俏皮话来解构主流话语,市民们也有了嘲笑捉弄的对象。赵本山影视系列,也在喝彩声中把《乡爱》拍到了第13部。
赵氏的东北书写,既是主流意志塑造的结果,也是东北在经济转型期自我言说的无力感造成的。“农民”作为一个阶层整体沉入无声的集体命运,他们的所有滑稽笑点似乎都是作为城市化的映衬,用以验证“现代化”的合理性与迫切性。
双雪涛:艳粉街的工人隐痛
双雪涛谈《平原上的摩西》创作初衷时说:“就是想反映一点东北人的思想、特有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几个大工厂,很少人去写。东北人下岗时,东北三省上百万人下岗,而且都是青壮劳力,是很可怕的。”

从赵本山到双雪涛,东北书写与文艺复兴浪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