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东北人,为何天生幽默?(深度解读东北)(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很多人看待中国广大的草根群体,往往抱的是科学家研究太平洋土著的心态,又或是成功人士俯瞰凋敝乡村时的悲天悯人。只有赵本山的小品,能让无数为生存奔波的人们,在一元复始的新年放下焦虑和疲惫,笑几分钟,然后收拾心情走向明年。你可以大加批驳,但这几亿普通的笑声和背后的共情,或许就是东北喜剧文化产业真正的魅力。
东北人的幽默感从而何来?
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极低,时间极长,所以东北人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户外活动,只能在室内猫冬,在漫长且无所事事的冬天,人们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聊天,语言得以洗练凝华,逐渐成为东北人张口就来的日常用语,这大抵是东北人幽默的起源。
第二、东北过去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生猛不羁,近代闯关东的汉人大多也是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流民,不懂寻章摘句。因此他们极善于用常见的事物来形容抽象的东西,这种语言的艺术充满了来自草根的生命力,画面感很强,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东北喜剧能风行全国,和东北话的普适性有关。东北话和普通话极其接近,但比之又更生动活泼,既让人能听懂,又趣味横生。哪怕是同样的内容,经东北人的口一说出来,再带上配套的方言口音和表情,就会完美地诠释出一种喜剧效果,即使那些外地人听不懂的“成语”:吭哧瘪肚、秃噜反涨、破马张飞、吊儿郎当、黑不溜秋……随意粗粝之下,自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
东北的地名也和东北语言一样,充满了随意性和幽默感。比如同样一座山,在广东叫笔架山,在江浙叫灵翠峰,在东北就叫“一撮毛”;同样一条河,广东叫珍珠滩,在江浙叫鉴湖,在东北,就叫“老母猪河”,你可以说它少内涵,但这就是鲜明的东北特色。
幽默感、嘴皮子利索的另一面,就是口惠而实不至,也就是常说的“大忽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态愈加丰富,东北人除了走上舞台,也走上了讲台,各色培训机构中的金牌讲师很大一部分是东北人,甚至还有一些东北人走上了传销等歪门邪路。
除了东北人天生会说话之外,这可能还和东北地域的特殊性有关。江湖人行走在外,往往会披上一层佛道的外衣,当这些人不见容于统治阶级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跑到关外,当时的东北山深林密,统治力量薄弱,民风剽悍,是流亡的最佳地点。长此以往,三教九流汇聚于此,再辅以民间盛行的原始萨满教遗痕,形成了东北“奇人异士”众多的局面。这也算是东北一景。
由于融入中原文化较晚,没有经历传统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东北女人也是一道迥异于全国的风景,网上曾经流传一些关于东北地域黑的言论,其中就有一条是东北男人打老婆。依我个人见识而言,这条反过来似乎也成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