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东北人,为何天生幽默?(深度解读东北)(4)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与其说是上海特色,不如说是江湖规矩,最能体现这三碗面的,就是东北人。
东北人的第一碗面,叫做人面,也叫体面。
体面,是我对东北人最早的印象。
在我小时候,第一抹穿透大山的现代文明曙光,就是东北人带来的。我十五六岁,也到了工作的年龄,彼时三线建设如火如荼,母亲成天琢磨着给我在工厂找个工作。附近最好的工作机会在六盘水的两个援建厂,一个是六盘水矿务局,另一个就是鞍钢援建的水钢。
矿上主要是山东人,钢厂则以东北人为主。东北工人们,一个个穿着劳动布裤子,脚踏翻毛皮鞋,身披毛领大衣,再带一个皮帽,简直体面得不得了。有些县城的青年有幸进了钢铁厂,搞到这么一身行头,过年回家探亲时,立马成了朋友圈的中心。而那些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穿着打扮气派的东北人,更是我们这些小镇青年仰视的对象,也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不止是贵州,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的干部和工人在全国都是香窝窝。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就是从东北调去的。当时深圳缺干部,面向全国招聘,东北籍干部占了大部分,局级一抓一大把,连出自东北的市委书记、市长就有厉有为、黄丽满、李子彬、李鸿忠、刘玉浦、马兴瑞等,东北籍干部成建制的出现,并不是拉帮结派,而是东北籍的干部往往学历又高,形象又好,口齿又清晰,政治素质也强。
总之一句话形容:有型有款,拿得出手。
1988 年,我第一次去东北采访。从大连一路到沈阳、长春、哈尔滨。那是东北最风光体面的时候,涌现出了大量的改革破题者和亮点,沈阳的关广梅,齐齐哈尔的宫本言,还有后来飞机失事的沈阳市长武迪生,都是享誉全国的改革名人。我曾采访过武迪生,确实是才思敏捷,雄辩滔滔,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当前的形势到我们的任务,张口就来,这也算是东北官员的一个典型缩影。
这次东北之旅,有一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日我去火车站购大连赴沈阳的车票。购买者二三十人本来不太多,可售票窗一打开,如同在国内其他火车站常遇到的情景那样,人们一拥而上,一窝蜂将个窗口挤得严严实实。你撞我挤,都想在第一时间买到票。
经验告诉我,在这种无序状态下,通行的只能是“生存竞争,弱肉强食”之法则了。正值无奈,突见旁边冒出一个蓝色工装的汉子大喊着:“排队、排队!”一边扑上咬成一团的人群:又是喊、又是拉、又是吼、又是骂……“乱世用重典”,汉子这略嫌粗鲁的维持秩序法竟是立竿见影,刚才还纷乱不已的人群,按他的调度乖乖地排成了队,秩序井然。汉子就挪到窗口边去防加塞者,继续扮演起警察角色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