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东北人,为何天生幽默?(深度解读东北)(14)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自建国以来,国家全力扶持东北,在那粗犷、浓烈、严峻的时代里,东北也同样扮演着“奶妈”的角色。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的对外输血也没有停止,甚至更加严重。1980 年,国家就对广东实行特殊的包税制,1980-1993 年广东上缴国家税金 200 多亿,同时期的辽宁按老制度上缴利税 1650 亿,此外每年按计划,调出大量资源产品供应全国。
任何一场社会变革有收益,也有成本,应该说东北是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之一。
1990 年,农业部提供了一份数据,乡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 265.3 亿元,首次超过国营企业的 246 亿元,前者的销售利润率相当于后者两倍多。观一叶落则知天下秋,这个看起来和东北无甚关系的数据,标志着一个时代无可避免的走向终局。连乡镇企业都能超越国企,更不要说那些来自市场的洪水猛兽。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方迅速成长,一方缓缓衰亡。量变逐渐积累为质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彻底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国营企业已经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日薄西山,再无任何竞争力,7、8 年后,东北的衰落既显得猝不及防,又充满了某种结构性的必然。
东北衰落并非个例,那些计划经济时代大量资源堆积起来的区域,都会面临后工业化浪潮的严峻考验。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而言,不管是美国的五大湖区,还是德国的鲁尔区,这些以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业的地区,无不经历过衰落的周期。
地方工业逐年萎缩,人口增长缓慢甚至绝对减少、人才外流严重,GDP 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与主流地区的差距拉大。社会运转方式及地方社会心理滞后于时代。这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问题。
除了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困境,国际地缘政治的降温也加速了东北的衰落。
1989 年东欧剧变;1991 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在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后选择“倒向西方”,远东地区经济持续恶化,人口外流严重。近在咫尺的邻居朝鲜因中韩建交与中国撕破脸,继而又引发了朝核危机,逐渐紧闭大门,东北背靠的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
与此同时,另一大国日本的经济则陷入了停滞,就算有日企想要进入中国,东北也不再是首选。
美国作为新的超级大国,开始插手东北亚事务。朝鲜半岛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极不稳定,成为新的火药桶。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同时,经济的热度却在退潮,东北亚已成僵局。从这个角度而言,卧榻之侧的东北其衰落也有外在的必然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