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东北人,为何天生幽默?(深度解读东北)(12)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日本势力范围,东北的发展进入伪满洲国时代。日本照搬巴黎的城市规划设计规划了长春,将哈尔滨打造为高度国际化的东北亚商业中心。按照日本军部的战略判断,一旦和美国开战,日本岛本土有可能面临美国的致命打击,因此日本很早就开始实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长春甚至一度被称为“日本新京”。
在这期间,日本在鞍山发现了铁矿,在抚顺建立现代煤矿,钢铁行业大大繁荣,日本人投资了从电器到机械、医药、农业、军垦各行各业,修建了京大线。东北年平均移入 100 万人左右,到解放前夕,全区人口已超过 4000 万人。此外,有大约 30 万日本人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到东三省来开垦农业。
日本一方面依靠伪满洲国的产出,支撑其对华侵略战争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工业经济体系的全面建成。1931 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为 11.5%,1942 年达到 23.8%。而据 2001 年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 1990 年才达到 18.96%。
到 1945 年 9 月,东北铁路达到 11479 公里,而当时全国的铁路总里程仅接近两万公里。1946 年,东北的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已成亚洲翘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 85%。换句话,当时东北约等于 30 个上海。二战后期,伪满洲国甚至超越了日本,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
除了众所周知的 1905 年日俄战争外,1939 年日俄还在诺门罕发生过一场战役,我曾专门赴呼伦贝尔考察,追溯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场诺门罕战役,实质上是日本和苏联的生死较量。对于苏联来说,如果东线失败,他将不得不面临东西双线作战的危险;对于日本来说,如果失败,将难保在东北亚的利益,只能放弃北进战略。双方各派出了 5-6 万的兵力,其中更包括大量的坦克车与装甲车,投入大量精良的武器装备,史称第一次立体战争。
在短短的五个月之间,日军元气大挫,而苏军则大获全胜,日本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在诺门罕几乎全歼日本唯一的一个坦克师团,更毙伤俘虏日军达 5.4 万人以上,朱可夫也一战成名。而二战的历史也从此被改写。
日本军部北上汇合德国和南下控制太平洋的长期战略路线之争,以北上派的彻底失败告终。随后爆发珍珠港事件,引起对美太平洋战争。而在苏联方面,从此东线无战事,可以把所有的兵力投入到了对德战争中。这一役中,苏联和日本的坦克飞机把诺门罕变成钢铁战场,更昭示着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征服和改造的开始。小小诺门罕,居然成了撬动世界大势的关键锁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东北的战略地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