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今怀昔,重建心中的城——袁凌《记忆之城》评析(3)
2023-06-01 来源:飞速影视
使城市个性消散的网红化
“鱼城变了。它在顺从、满足外来的想象。”
故事的第一部分,主人公在2019年重回鱼城,他的所见所思里,充满了对鱼城现实景象和久远记忆的不断穿插描写,表达了对鱼城不断网红化的无奈和担忧。他从华新街到达鱼澳桥,经过嘉陵江来到鱼中区,一路留心辨认着曾经无比熟悉的世界。此时的鱼城正在召开着一场盛会,同一时间里,一个叫小芹的舞女跳江自杀。老街区开始了改造,留下一个略显突兀的十八梯,像是彻底烂掉的躯体中的一根脊椎,被上半城的重量压得弯弯曲曲。沿江索道不再是供人们通勤的必经之路,而是变成了只针对游客的旅游景点,用时下大热的电影海报作为宣传的噱头。洪崖洞变成了精心设计的茶楼酒肆,设计的灵感是日本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驻唱的歌手们操着不属于本地人的口音,曾经散发恶臭的翠湖瀑布周围,彻底变成了优雅的住宅社区……一切都在让位于游客,让位于人们头脑想象出来的鱼城该有的样子,而真实的鱼城反而被掩盖了。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因为一段文案、一个视频或一个普通人出圈的城市实在不少。如厦门、西安、成都、理塘等等,在碎片化、拼图式的勾勒,流量与表达的重复性刺激之下,一瞬间一座城就可能变成一个“顶流”。但在城市的特质与个性被充分挖掘之外,过于同质化的营销手段让城市形象越来越标签化。相似的景点,相似的旅游纪念品,相似的网红店铺,让外来游客的体验越来越千篇一律。但软实力的背后应当是硬产业,城市的吸引力,是综合经济实力、传统底蕴、特色文化与科技、人口互相作用下的结果,一味进行网红化的运作,只会让城市丧失原本的个性。
“他顺从了,所以死了,但是死了,才有活下去的可能。”网红化也许是老城市重新焕发生机、获得关注的无可避免的一条路。但粗暴地遮盖住城市丑陋的一面,只会留下暂时休眠的病痛,等待未来的爆发。就像翠湖附近被包裹住的瀑布。这条旧日生活的瀑布并未减弱声势,像一个意志未全被囚牢磨损的囚徒。“如果绷带瞬间破裂,瀑布恢复本性,山谷弥漫腥臊水雾,谷底优雅的社区消失,翠湖决堤泛滥,高尚楼盘遇难,只有锈蚀的铁轨幸存。”腐烂的气味并不会被彻底包裹起来。如何让城市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要在“网红化”的过程中寻找平衡。
挣扎生存的底层人
故事开篇就是对十八梯顶端平台上跳“坝坝舞”的中年舞女的描写,她们骨瘦如柴,面目黧黑,文中的小芹是这个舞女群体的一个缩影。年轻的时候在印刷厂做事,下班后辗转舞厅里,直到年龄越来越大,一层层的年轻女孩儿冒出来走上她曾经的路,随着舞客越来越少,只能转移到坝坝跳舞,再后来得了乳腺癌,在没钱医治的窘境之下跳江自尽。这就是一个曾经如花似玉的女孩绝望的一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