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人”到“一个人”到“一群人”:中国英雄观的时代之变(4)

2023-06-17 来源:飞速影视
中西英雄主义分野
什么是英雄主义?根据《辞海》的解释,英雄主义是指“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的气概和行为”。而英文韦氏词典将英雄定义为“因伟大或勇敢的行为或优良品质而受到尊敬的人”。
于是可以看到,我国的英雄形象大多强调牺牲精神,而西方的英雄形象常常因凸显个人的行为和品质而受到尊敬。好莱坞典型的西部牛仔电影里英勇无畏、敢于冒险的英雄人物大多以个性鲜明的个体形象出现。“漫威”宇宙打造的也是一个个超越现实的救世英雄。超级英雄在西方民主制度和文化中培育,在大众文化结构中被不断抽象,在商业运作的推动下,成为西方民主制度与反民主思潮、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织的产物。
例如,追求个人自由和向往家庭这个主题一直贯穿电影《亚瑟王》始终。亚瑟和他的兄弟在战场上一次次出生入死,其动力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换取自由。
相比之下,《悬崖之上》立足于人民史观塑造了不畏牺牲、忠诚果敢的英雄群像。“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这句给每位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词,恰恰体现了特殊时刻下,中国共产党人怀有的牺牲精神。片中的共产党员勇于牺牲的动力之源正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当西方影视作品通过“西方英雄主义解释范式”将英雄抽象为西方普世价值的“特定符号”的时候,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凸显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民至上。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标记一个时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普遍信仰;定义一个民族的,往往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体认同。影片里的英雄虽然是过去的历史英雄、革命英雄,但也是文化英雄、当代英雄。
历史迎来建党百年。百年来,从“五四精神”“抗日精神”“长征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无不说明,历史是人民的历史,英雄是人民的英雄。从人民史观出发,中国的英雄就是人民历史所凝结的民族精神的集中性人物化表达。未来,我们的影视作品理应重拾这些百年积淀的民族精神品格。
与缅怀英雄、崇敬英雄同样重要的,是将我国民族英雄身上彰显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集体主义英雄气概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传播开来。时代呼唤更多人民英雄的“群像谱”,更多表征国人精神风貌的符号,传播中国英雄形象,凝聚民族共识。
本文来源:半月谈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