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后代回忆在苏联“红色摇篮”学习的日子(2)

2023-06-22 来源:飞速影视
1941年,李富春的女儿李特特作为苏联红军后备军的一员,参加了各种军事训练。在轻重机枪的射击训练中,她获得“苏联民兵轻机枪手”证书。全副武装步行一天50公里和滑雪一天100公里的行军中,李特特也是一步都不落后。
为解决燃料问题,国际儿童院的大孩子们参加伐木工作。男孩的任务是每天伐木两立方米,女孩则是1.7立方米。李特特和同伴们手上起泡、流血,仍在相互比赛伐木,谁也没有放慢速度。
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的中国孩子也关注着战场情况,毛岸英曾多次给斯大林写信,要求上战场。1942年5月,毛岸英被送入苏雅士官学校速成班学习,后来又进入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于1944年前往白俄罗斯战场前线。1945年,斯大林接见了毛岸英,并送给他一把手枪,表彰他为苏联卫国战争所做的贡献。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远在异国的孩子们时刻挂念祖国。曾在国际儿童院生活了近10年的肖苏华回忆说,他们在儿童院礼堂外的门厅挂了一张中国地图,“我们在广播里听到解放军解放了哪个城市,就在地图上插上一面小红旗”。
这群在苏联长大的中国孩子,都盼望早日回到祖国。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方向”
1950年7月底,一列苏联火车缓缓驶入满洲里火车站。
车门打开,30多名孩子冲上站台。其中就有12岁的柴娥丽、13岁的肖苏华和14岁的李多力,他们回到从未谋面的祖国,好奇地四处张望。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的父辈前往苏联工作学习,探寻革命真理。1950年前后,儿童院里的中国孩子们踏上父辈走过的路,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在工业、国防、经贸、艺术等很多领域发光发热。陈祖涛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者之一,罗西北对发展中国水利事业做出贡献,黄健培养出多名跳高世界冠军,肖立昂成为中国第一批水下摄影师……
肖立昂和弟弟被父亲萧三接回国后,受曾在新华社摄影部工作的母亲的影响,喜欢上新闻摄影。1963年,肖立昂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进入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工作。一年后,制片厂进口了一台水下摄影机,肖立昂和另外两名同事被调去学习水下摄影,成为中国第一批水下摄影师。
今年85岁的李多力回顾自己的一生,将1961年列为最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他从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转学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在学校光荣入党。
李多力考入北京工业学院后,先在坦克专业学习,后来学校将他调入新成立的固体燃料专业,1961年他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学习液体火箭发动机。“我就想为国防建设学本领,国家需要我学啥,我就学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