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于丰杭:《阳光灿烂的日子》:暖色调下的荒诞与躁动(4)

2023-06-28 来源:飞速影视
而数十个孩子被发现时一起站起的震撼镜头,也反映出那个年代军队大院子弟普遍性的家庭教育缺失——毕竟每有一个缺少管教的孩子来看“内参片”,便证明有一个家庭的父母扔下孩子、远走异乡。
综上所述,被卷入时代洪流的“马小军”们普遍缺失教育。他们只能整日厮混在社会群体中,因此,那个时代社会的无序状态和暴力特质便投射到马小军身上,构成了他无序、混乱、荒诞且躁动的青春。
在影片的结尾,马小军因为难以抑制对米兰的性冲动而被伙伴们孤立,曾在伙伴们嬉戏的游泳池中,穿着米兰送他的红泳裤,故意从高台上跳下并游向众人,以吸引大家的注意、重新融入群体。他向大家伸出手,却被大家厌弃,一次次地被踹入水中。结合前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马小军对融入集体的这份执拗:那个时代破坏了他的家庭、剥夺了他的教育,让他的世界和社交圈变得很小很小,失去这些伙伴,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全部。绝望的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大家的注意,找回从前“阳光灿烂”的生活。这一幕也是影片最后一组彩色镜头,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马小军被伙伴们厌弃之后便彻底结束、陷入灰暗。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时代负有很大责任:一方面让他缺少教育和引导,难以抑制爱欲的躁动,险些对米兰犯下大错,因而被伙伴们抛弃;另一方面,让他的社交圈子仅局限于刘忆苦等人的小团体中,难以承受失去这些伙伴的代价。
因而我们可以说,是时代特质和马小军个人的原因,共同造就了“阳光灿烂”的生活的终局。

锐评|于丰杭:《阳光灿烂的日子》:暖色调下的荒诞与躁动


《阳光灿烂的日子》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三、“本我”的泛滥、“超我”的异变和“自我”的扭曲
至此,以前文分析为基础,我们完全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一窥马小军“荒诞”而又“躁动”的成长逻辑。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曾提到过“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概念,即精神的三大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代表着人潜意识中的欲望;“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要求;而“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社会道德的内化。本片中,马小军并不是仅仅是一个电影角色,他其实是以姜文、王朔为代表的“六零后”一代的缩影。而马小军的成长逻辑,可以总结为“本我”的泛滥、“超我”的异变和“自我”的扭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