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沿革(第十三期)(12)

2023-07-07 来源:飞速影视
在以小农耕作经营为基础的庄园制度下每个庄园的土地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由农民耕种的领主直领地、农民份地、公共森林和牧场。公共牧场供夏季放牧牲畜,耕地和草地在收割后也辟为牧场,照例供众人使用。这种半公有式的“敞地制”实质是一种封建制度掩盖下保持下来的古代日耳曼制度,敞地制是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中使用土地的一种惯例。即封建领主的自营地(又叫直领地)和农民的份地都分作春种、秋种和休耕三部分,均为条田,每年依次轮作。凡休耕的都作为牧场,供公共使用。耕地在收获之后至下一次播种之前,无论领主自营地或农民份地,都必须将田界上的篱笆、栅栏拆除,以作为牧场,供公用。

英国历史沿革(第十三期)


(二)敞地制残存到近代,在英国迟至十九世纪。从耕作方法上来看庄园里推行一种适应庄园条田的三圃或三圃轮耕制,在敞田制的轮耕制下何时耕种与收获,何时可以在收割后的田地上放牧牲畜,彼此要采取集体行动。这种习俗是日尔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随着封建私有制的发展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日益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以及资产阶级当权的时代所采用的暴力手段对圈地运动的开展起一定的作用,英国封建王朝在巩固君主专政的过程中为了打击和消灭大贵族的分裂割据和企图建立独立王国的斗争,很需要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武力和金钱赞助。为此封建王室就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扶助对资本主义发展十分攸关的圈地运动,王室在各方面用暴力手段去赞助贵族抢夺农民的土地,把千万亩良田变成牧场,在客观上助长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王朝也曾下令限制过圈地运动,但只是文字上的法令,实际上他们却鼓励圈地运动的发展。15世纪以前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对外出口以原材料为主,特别是羊毛。但到了15世纪中叶情况发生变化,在1446-1448年间英格兰羊毛商平均每年出口羊毛6400包,投资57600磅。同时期平均每年出口呢绒53700匹,共耗费羊毛12600—13000包,投资翻了近一番。到了16世纪30年代平均每年输出羊毛仅3480包,与同时期呢绒出口逐年递增的数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呢绒成了16世纪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国家的出口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从主要输出羊毛原料到主要输出呢绒产品说明英国正在向工业国转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