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沿革(第十三期)(13)

2023-07-07 来源:飞速影视

英国历史沿革(第十三期)


(三)圈地运动的直接动因来自于英国传统的养羊业,在整个中世纪封建经济中英国牧羊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爱德华三世时期(1327-1377年)羊毛及羊毛收入成为英王对法进行百年战争的重要物质保证。1421年羊毛税的收入占全部税收的74%。羊毛成为英国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远销意大利被制作成呢绒制品。15世纪中叶由于呢绒产品需求猛增,英国主要的出口商品呢绒原料(羊毛)在欧洲市场上供不应求,造成羊毛货俏价高的局面。同时在百年战争期间英国改变自身的羊毛用途,对羊毛进行限制出口以保证国内市场对羊毛的需求,羊毛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着养羊业的发展。农村中小地主采取各种手段侵占公地,掠夺农民土地,大力从事牧羊业。这些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大规模经营养羊业,竭力追逐高额利润,不仅养羊业成本低于种植业,而且从事养羊业既没有过多的“劳动力浪费”,又可以较低的工资雇到工人。
他们还通过降低管理费用弥补土地因战乱、天灾人祸和商品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损失,于是村庄和田地逐渐变成牧场。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发生于15世纪末,历时300余年,直到19世纪中叶方告结束,根据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
(四)第一阶段(15世纪最后30年至16世纪初):当时的封建地主、新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强占古代农村公社残余下来的牧场、原始森林以及沼泽。他们强行用栅栏、围墙、壕沟围圈起来作为牧场,大牧羊主雇佣少量工人经营牧羊群。这些土地原本是农民祖辈开垦出来的,同时又是他们数百年来的生活基础。在欧洲“价格革命”的时代里中小贵族受到的冲击最大,他们的收入不多,由于货币贬值,生活费用猛涨,造成他们的生活低下。在破产的威胁下,中小贵族便去强占农民的公用地,而大贵族更是领着大群的兵痞公开抢夺农民公用地。许多独立的小农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公有地和国有地也被大租地农场主所掠夺,几乎所有被圈的新领地都变成牧场,成群的农民被赶到城镇中寻找职业。城市的手工业工场一时无力吸收,失地农民流离失所。第二阶段(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
从这时起自耕农的份地大面积被抢占变为牧场,从十四世纪末期农奴制瓦解后自耕农的份地一直是农民的生命线,现被无故抢走,有产者争先恐后地在农村圈占农民的份地。1517年英国中部圈地面积占全国的70.71%,因圈地而迁居的农民占全国的84.41%,被破坏的农舍占全国的80.46%。16世纪英国伦敦只有20万人,其中流浪者就有5万人。由于统治阶级不断地掠夺农民的土地,英国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都变成牧场。英国初生的资本主义把社会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又把直接生产者转化为工资雇佣劳动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