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夏季攻势即将展开,苏军已意识到在作战指挥方面不再是新手(2)

2023-07-27 来源:飞速影视
因此,虽然苏联人声称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取代坎尼会战,成为合围战的新样板,实际上他们却不像德国人那样频繁进行两翼合围。更常见的情况是,他们满足于某一方向上的单次突击或多重接力突击,其目的与其说是在某一方向上达成深远突贯,还不如说是在较宽正面上将敌军击退。这些战术尤其适用于苏联南部——在这里,接连不断、大致平行的数条河流为守军提供了天然的防线;当德军收缩其过长的防线时,就为苏军从一条河流防线突破至下一条(河流防线)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理论上看,德军进攻的首要目标是迅速歼灭敌军主力,而不是夺占某一地区;他们也不仅是要改变对方的相对位置,而是拿到整个战局的“赛点”,从而一击制胜。但苏军并不怎么关心速度和德军所谓的“决定性打击”,他们宁愿一拳接一拳地消耗敌人的力量,直至其最终倒地。与一般认为的“苏军对地理空间因素的重视相对不足”这一认识相反,在其衡量战果时,夺占多少地域这一指标和歼灭多少数量敌军在权重上是基本对等的。苏军的最终目标是消灭敌人,不过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反复多次进攻的效果的累积,而不是通过一次决定性会战——这个“决定性”指的是规模,而非技巧。
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进攻战术完美遮掩和避开了自身的固有缺点,从战术与使用者间“量身定做”的关系来看,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佳的范例(没有之一)。透过苏联高调的理论烟幕,我们可以发现其进攻战术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单一或“孤立”的突击,其二则是宽广的进攻正面。这两个要素都可以非常简单,而且看起来相当合乎逻辑地揭示出了苏军的短板。在那个将斯大林讲话和命令当成天条和铁律的年代,苏军将合围视为歼灭大规模敌军最高效的手段;但反过来,也就是从操作层面看,很明显,苏军认为两翼合围的战术并不靠谱,因此他们在行动上更倾向于实施单次突击。因为完成一次两翼合围需要进行大量协调,并且需要各级(尤其是中低级)指挥员高超的指挥技能——他们是否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在总计划的框架内自主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而这些正是苏联人所缺乏,或者说至少从程度上讲是不够的。
此外,两翼合围还对部队战斗力的一致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可这同样是苏军所欠缺的。
在技术装备方面,汲取了1941年血的教训后,苏联人开始集中精力发展其炮兵和坦克兵。上述两个兵种有两大发展重点:一、提高主战装备(火炮和装甲车辆)的产量;二、调整编制体制以适应大规模作战需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