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面、长髯、绿长袍,败走麦城的关羽,是怎么走上“封神之路”的?(4)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毫无疑问,关羽崇拜的传播不仅表明各个区域间交流频率的增加,而且是地方神体系拟人化趋势的一个例证。尽管国家力量的介入是希望利用关羽崇拜的仪式,来显示国家在地方社会中的权威,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社会会一直盲从于官方的范式。如果说每个社区和团体都有一套在日常交往中的约定俗成、一以贯之的价值规范,那么,在传统社会中,包括关羽崇拜在内的宗教活动,正是这些价值规范的重要源头。

在口耳相传中形成的“关羽崇拜”


回溯关羽的封神之路,从早期的一个非常强大的恶鬼,到骁勇善战的护法恶魔、驱邪将军;从后来的雨神、财神,乃至医药之神、文士之神,一直到道德的典范和全能的救世主的形象……在关羽崇拜的不同时期,关羽每种形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也无不与民间社会口耳相传的奇闻逸事密切相关。
虽然每个时代和每个阶层所讲述的关羽故事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关羽之所以世世代代受人祭祀,关羽故事的核心,则是从中体现出的对地方百姓的关心和对底层民众的帮助。
当然,作为受人供奉的神祇,关羽并不是没有条件地帮助世人,要获得关羽的帮助,人们自身也必须具备道德良善的品质。换句话说,为了获得关羽的关心和帮助,人们首先需要做好人,做好事,反过来说,人们若有失德的行为,关羽也会施以一定的惩罚。
总之,关羽既有保护人们的责任,人们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这其实更像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关羽为社会道德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关羽崇拜也理应得到地方社会的认同。正因为关羽有着惩恶扬善的终极权威,他最终成为一个在社会上捍卫这些道德原则的重要角色。
正像田海所阐述的那样,关羽的封神之路,其实是与那些有关他的灵验故事的口耳相传分不开的,这既受益于频繁的人际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口头文化的力量,亦真实地反映出几个世纪以来关羽崇拜具有典型意义的变迁图景。
有关关羽崇拜的故事不仅受到了仪式活动、地方戏曲以及各种视觉和物化形式的支持,口头文化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得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了解人们的焦虑和期望,毋宁说正是这些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不同时代地方社会的窗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