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亚洲织品展”更新:针线间的交流与想象(7)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19世纪晩期至20世纪早期 织金仪式用肩布 印尼 南苏门答腊 巨港 (马来人)位于南苏门答腊东部的巨港,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港口与贸易中心。巨港马来人的传统礼服,常以织金锦“宋吉”(songket)作为面料,织金织物往往被视为财富与权势的象征,金银线材多半从中国进口,高品质的金线能确保织好的金锦舒适柔软。肩布通常是一条长布,可从短边对折披在肩上作为装饰。这类丝质织金宋吉肩布,织金线几乎填满布面,因此也称作金服(kain songket lepus)。织纹设计上大致分为中心矩形与两端,中心为菱形花纹,两端与布边可见八瓣花纹与八芒星纹饰,是带有伊斯兰风情的常见主题。各类花纹的中间以“小梭回纬”方式,用多彩色线点缀。而像山形或锯齿的纹饰,称作笋纹,是东南亚常见的装饰元素,具有生长繁衍的涵义。
南亚 旁遮普地区(今巴基斯坦、印度)
“波卡丽”(Phulkari),是旁遮普地区(今巴基斯坦、印度)最著名的传统刺绣工艺。旁遮普位于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前,几乎所有当地女性,不论宗教信仰,都会制作并穿着波卡丽刺绣制品,通常作为头巾,披盖在肩上与头上。它象征着女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反映出地区丰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Phulkari”一词源自印地语、旁遮普语及乌尔都语,意译为花的工艺。不同类型的波卡丽,也各有自己的名称,例如:以人物生活场景为主的“原波卡丽”;纹饰以满绣几何纹为主的“花园波卡丽”;以白底搭配红色绣线,为年长女性或寡妇使用的“白色波卡丽”;或专指可能与宗教活动相关的“通往神界之门”等等。
19世纪 波卡丽刺绣头巾 旁遮普地区(今日巴基斯坦)“波卡丽”刺绣的特点, 是使用称为“帕”(pat)的各种鲜艳且未捻的丝线,妇女一般是向游牧商人购买这些昂贵的进口丝线。作为底布的棉布称作卡达尔(khaddar),则是在本地手纺织造与染色。其制作者和使用者皆为女性,多用以穿戴,如作为头饰与披肩。“波卡丽”有多种类型,其中如这件以白棉布为底,搭配红色丝线刺绣几何纹样,称作“白色波卡丽”(thirma phulkari),这种配色组合暗示着它的使用者是位年长女性或寡妇。而像是小乌贼造形的几何纹饰风格,一般推测是模仿中亚伊卡织物(ikat)上参差的纹样轮廓。婚庆盛装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