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亚洲织品展”更新:针线间的交流与想象(5)

2023-09-10 来源:飞速影视
东亚 中国
中国,自古以盛产丝绸闻名。横越欧亚大陆的“丝路”,不仅反映中国丝织品深远的影响力,也形塑历久弥新的东方意象。明代之后的丝织业高度集中于江南地区,从桑蚕到织造皆走向商业化及专业化。明清时期提花技术的成熟,使得奢华丝绸上的纹样愈趋繁复,加上精致的缂丝与刺绣,富丽的织金与妆花,令人目不暇给。而富含吉祥寓意的纹样,更是明清织物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羊毛织毯与毛皮作为清代宫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是御寒圣品,也代表帝国掌握草原及边疆的资源与贸易,同时展示满洲文化认同。

台北故宫“亚洲织品展”更新:针线间的交流与想象


明中叶 蓝地织金狮纹方补 中国“方补”是明清官服于胸、背标示官衔的装饰。文武官的花样分别为飞禽及走兽,不同的鸟兽对应不同的官阶。古代的官服种类依场合有别,织有补子的官服,明代作“常服”,包含团领 衫、乌纱帽及束带,是官员“常朝视事”日常办公的穿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件明代狮子纹方补,依礼制为高阶武官或亲王女婿所用。深蓝的丝绸面料上以织金勾勒出一只狮子,牠有着浓眉、扁鼻及短卷的鬃毛、蓬松的尾巴,雄壮的身上加饰流云状的火 焰纹,炯炯有神地回首凝视远方。前景下方为江崖海水、天空 则布满流云及四合如意云纹。整体纹饰布局大致与《大明会典》武官狮子补的花样相同。明代补子的尺寸多较清代大,且直接织绣于官服上,而非以钉缝附加上去的形式。仔细观察这块补子的边缘,大约可推测原本常服的料子是有着杂宝与四合如意云纹的暗花缎。

台北故宫“亚洲织品展”更新:针线间的交流与想象


明 执莲童子纳绣片 中国手执莲花或莲叶的童子,是元明清三代都喜爱的织品装饰主题。这个纹样的发展,最初很可能与宋代七夕妇人求子的风俗有关。而后和百子或婴戏题材类同,都有着美满幸福的象征。在这件白色平纹纱上,借缤纷的丝线以纳绣技法满绣红色底纹、活泼的孩童、俯仰各异的莲花、翻转自如的花叶、以及穿梭其间的蝴蝶和凤鸟,达成如同梭织般的效果。孩童身上穿着 彩色水田纹衣饰,称“百家衣”,这种面料的童服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与挂在孩子颈上的长命锁一样,都传达了避祸驱邪、祈愿幼童健康长大的寓意。东南亚 印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