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剧场直线下坠:关于悬疑剧的悬疑(2)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讲述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带入“主语 谓语 宾语”的情境中,可世界真有“主语”和“宾语”吗?谁是天生的主动者,谁是天生的接受者呢?当我们说“A是B”时,这个“是”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吗?
故事用“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诱惑着人类,暗示一切自有秩序。沉浸其中,人便渐渐忽略了非秩序、可能更广阔的那一部分世界。可人类如果真能掌控明天,可能非常可怕——每个买股票的人都会发大财,每个成功都与个人无关,每个梦想都成了自嗨。
故事比现实有趣,也比现实虚假。在故事与世界之间,有一个永远圆不上的谎,于是,悬疑成了不可或缺的补丁。这就是为什么,悬疑本身不能构成一个故事类型,它只能附加在别的类型的故事上。这种“悬疑 ”的特点拓展了创作的自由,但对“无法复制便没有价值”的商业来说,却是一杯毒药。
做悬疑剧,就是一个漫长的押宝游戏,谁也不知道何时押对,何时押错。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确实不错,但它们不能提供一个套路,可以反复钻进去,次次都赚钱。走悬疑路线,早晚会口碑崩盘,“迷雾剧场”只是崩得略早了一点。
“陌生化”,成本远比想象的高
悬疑剧的原罪在于,它需三方共同参与创作,即导演、影片、观众。
悬疑剧需要建立一个召唤结构,构成方式无非四种:观众知道险境,剧中人不知;剧中人知道险境,观众不知;剧中人与观众都不知道险境;剧中人与观众都知道险境,但不知道如何排除。
可见没有观众参与,悬疑剧便失去了根本,所谓悬疑剧,就是创作者必须每次都跑赢观众,身处信息时代,很少有人能在这个漫长而艰难的博弈中,成为永远的赢家。当然,市场需要、审查也参与了博弈。
几方压力下,最大公约数成了“陌生化”——讲一个足够陌生的故事,在人们无法很快给出评价时,先把利益捞足。
其实,“迷雾剧场”在2020年也难称完全的成功,只是《隐秘的角落》(豆瓣评分8.8分)和《沉默的真相》(豆瓣评分9.1分)这两部特别火爆而已,另三部口碑不佳,况且,收视率高企的背后,平台依然负债累累。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能成功,核心就在“陌生化”。前者是“悬疑 伦理”,颠覆了人们对青少年内心世界的认知;后者是“悬疑 侦探”,揭示了人性的黑暗。
悬疑需要“陌生化”,但“陌生化”并非悬疑的全部。强调“陌生化”,是一个刻意的误会,目的在于短平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