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批判性思维从拥有信息到拥有知识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伍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邓莉,系副教授)
“到哪里去找回我们在信息中丢失的知识,到哪里去找回我们在知识中丢失的智慧?”美国作家艾略特(T. S. Eliot)这句诗道出了信息、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关系,也暗示了它们各自的价值。任何事实、描述、观点和意见都可以被认为是信息,但只有那些有充足证据或理由支持的、真实的信息可以被认为是知识。
1.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批判性思维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指出,我们必须将“拥有信息”与“拥有知识”区分开来。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事实上暗含了一个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包括寻求可靠证据、有效推理和探讨更多可能性等步骤。不幸的是,这个过程经常被学校教育所忽略,很多教师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只需被动地接收,不求甚解地将各种事实、观点、表述乃至解题方法储存在大脑中。只要在考试时能够顺利地把它们提取出来,教学就取得了成功。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而且会削弱甚至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OECD最近发布的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结果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这种消极影响,无论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如何,15岁学生在好奇心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10岁儿童,而且这已经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教育现象。
一些人声称,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但如保罗所言,很难想象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无法独立思考。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将信息硬塞进人的头脑中的过程,而是应该有意识地教授批判性思考的方法和原则。保罗将“批判素养”定义为一种训练有素的自我引导和校准的思维方式,意在通过公正的方法使思考的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他建构了一个批判素养的发展模型:首先,识别普遍的理智标准,即无论是任何学科领域、主题或问题情境,我们都追求达到这些标准(包括公正、清晰、正确、相关、准确、深度、广度、重要性、逻辑性);其次,我们需要将这些理智标准运用在评估和规范思维过程的各种推理要素(包括设定目标、提出问题、运用信息和概念、做出推断和假设、思考意涵和结果、建构观点和意见),比如检视自己在做推断时是否合乎逻辑,能否从多视角出发免受偏见和利益的影响;
最后,这种反思和内省的训练将培养和增强个体的理智品质(谦逊、同情、自主、正直、勇气、坚毅、自信、公正等),这些品质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理性、公允、果敢且负责任的公民。我们或许很难对艾略特所讲的“智慧”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但批判素养应当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