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飞:也许,人类正需要向肿瘤细胞学习(2)

2023-10-26 来源:飞速影视
他甚至提出了“学习癌症细胞一样的精神”,听的我目瞪口呆,但回过神来,却发现果然如是,叹为观止。他说,癌症是一个医学问题,一个统计学问题,一个社会学问题,一个心理学问题,也是一个人的问题。理解了癌症,或许就理解了人类的过去,现在,或许未来。“在达成理解的路上,很多生命,成了路边的野菊花,还有很多花儿,仍在等待。”
他坦言,有限成功不等于成功。“很多医生不愿意说治愈,因为不确定性,因为严谨,因为敬畏,因为他知道自己不知道。很多往前走的治疗方案,都是处于道德规范的边界。”
我从他的谈话里找到了一个词:求真务实。在治疗癌症的岁月里,他专心于他的思考,身体力行的实践,如今已有小成。二十多年前,他从南通到上海,就怀有这样的抱负。
我忽然想起他的一位南通同乡,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实业家张謇,办大生纱厂、东华大学、海事大学,将上海作为创业和发展事业的窗口。他的一生证明:作为社会个体,既在原有社会结构下有所作为,同时又参与新的社会建构,思考和行动,既受制于历史,又在创造新的历史。这一点,与苦心孤诣与癌症对垒的他,又是何等相似。
将雨山云忽际天,
有时山忽上云颠。
晚来更被横风扰,
万点青苍尽化烟。
握手言别,我把这首张謇的诗,送给他。

朱正飞:也许,人类正需要向肿瘤细胞学习


1从医之路
1976年,朱正飞出生于江苏南通。
学医这个选择,很大程度上跟他的家庭有关。在朱正飞还不满十岁的时候,母亲患上了乳腺癌,在南通肿瘤医院住院治疗。
“母亲当年接受了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手术,刀口几乎超过了整个胸壁的纵长,又经过了漫长的化疗。”当时肿瘤的治疗手段较少,相对简单粗暴,朱正飞至今都能清晰地回忆起母亲经历的痛苦。朱正飞十岁生日的时候,母亲在医院病床上,不能陪在身边。朱正飞说,那一天非常想念母亲,“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揪心与牵挂,伴随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十岁生日,不过,也正是那一天晚上,他坚定了未来的职业选择:学医,救人。
到了高考那一年,从第一志愿到第三志愿,朱正飞都填报了医学院校,最终,他考入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