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该说再见了?(4)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时来运转要等到几年后,高畑勋和宫崎骏的电视动画作品《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广受好评,精致的画风逐渐得到业内认可。到了1982年,铃木敏夫也升任漫画杂志主编,在他的建议下,宫崎骏手绘的漫画《风之谷》开始在漫画杂志上连载,漫画大受欢迎,累积了大量读者,两年后,凭着这个成绩,德间书店决定投资《风之谷》的电影制作。因为高畑勋和宫崎骏需要潜心创作,他们也在此时开始自己组建工作室。1985年,《风之谷》电影凭着之前的群众基础大获成功,这种成功,也让德间书店在那一年决心将这间工作室纳入自己旗下。此时,宫崎骏给工作室起了一个新名字“吉卜力”,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上的热风”。于是,那个为成年人造梦的地方,就这样诞生了。
吉卜力诞生那年,宫崎骏和高畑勋已经不再年轻,宫崎骏44岁,高畑勋已经50岁了,人到中年的他们突然发现,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是他们转运的开始,因为文化潮流的转向,他们的审美开始被大众认可。因为在吉卜力成立的20世纪80年代,恰好是日本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缓慢滞胀的开始,到了90年代,泡沫经济突然破裂,日本全国陷入“失落的三十年”,社会财富增长变得更加缓慢。此时,心态“慢下来”的人们不再需要《铁臂阿童木》那种明快、简洁的动画片,而是需要更加贴近内心,更加具有深度的动画作品,他们想用更加精美的梦想,填补生活中的种种失落。
吉卜力作品,特别是宫崎骏作品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那清新自然的画风,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对环境保护的提倡和对理想的追求,打动了人们焦躁而脆弱的内心,也能让困境中的人心怀希望。后来的数年,随着《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等电影的上映、火爆,宫崎骏前半生的落魄感已经一扫而空。2001年,兼具精美和深刻的《千与千寻》诞生,超越了宫崎骏之前的作品,在清新的画风之中发展出深刻的表达,其中食欲过度变成猪的人类和荒无人烟的美食街,片中的种种新奇的隐喻,赤裸地映射着整个社会从繁华到衰败的全过程。后来,《千与千寻》荣获了200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这个荣誉,彻底将吉卜力工作室推上了国际舞台。
从吉卜力诞生那天开始,创始人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组成的“铁三角”就牢牢掌控了吉卜力的风格。性格严苛、要求效率的宫崎骏更是逐渐掌握了吉卜力的主权,他酷爱工作,哪怕后来到了70多岁的高龄,他还是花费大量时间绘图,亲自构思关键剧情。与此同时,爱好创新,性格懒散的高畑勋则花费了不少时间进行实验创新。铃木敏夫则帮助他们进行项目间的协调和电影的宣传。就这样,三人形成的“铁三角”工作方式稳固坚定,可以满足高畑勋天马行空的试验,又能靠宫崎骏那种精密、高效率的生产不断追加投入,通过成功的营销,获取高票房和高口碑,进而一直运转下去。这种无间的合作,就是吉卜力工作室38年一直出产精品的原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