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典型全职妈妈:倾家荡产购入学区房,我的孩子却得了孤独症(17)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有一次,小先的药吃完了,医院的号还没搞定,我在群里喊了一嗓,一个武汉的宝妈声称他们娃停药了,有富余,第二天就把药品免费寄了过来。
久病成良医,慢慢地,经验丰富些的家长变成了半医半侠,担当了很多免费问诊的功能,A娃的好多问题是共通的,策略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动不动一个链接丢过来,打开是各种多动症的学科知识。而关于如何养育多动症儿童,群里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很赞同一位妈妈的话:“孩子就像植物一样,有的早熟,有的晚熟,多动症的孩子普遍花期晚,难道晚熟的就一定有病吗?我们的教育体系过于整齐划一,没有给特殊性的孩子预留成长的空间和时间,静待花开在各种规范要求之下变成内卷,这才是家长和孩子痛苦的主要源头。”
我们和孩子头顶同样的天空,却望向不同的地方。我有时会想,我们成年人是不是利用了自己掌握话语权的先发优势,凌驾于孩子们之上,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权利。所谓接纳,何尝不该是接受他们不是我们期待中的样子,或许是我们成年人应该首先做出改变。
不像群里好多A娃妈妈分享的那种丧偶式育儿,小先爸爸是一个思想传统的80后,家庭责任感很重,虽在外地工作,一周回家1-2次,有客观上的不便,但依然体现出很高的参与度。
不在家的时候,天天会跟孩子进行1-2次视频电话的交流。回家时,会主动帮我做饭、打扫房间,给小先剪指甲,周末带着小先去上课外班,让我腾出空来去看个电影,换换脑子。
因为陪读,我甚至都没办法做兼职工作,社交圈也一缩再缩,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病了,抑郁得不轻。
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心理医生,但我没时间,也不敢去,怕特别不好的结果,怕我也支撑不下去了,一个病人去陪另一病人,岂不是局面更糟,人生更无望吗?
幸好我还有一些自己读书、看电影的爱好,只能用周末一两天的慢时光,抵抗一周里绝大多数的兵荒马乱。
实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也有,我甚至被朋友引荐,去见过一个国学易经大师,大师分析过小先的生辰八字之后说:“陪读是对的,孩子需要家长给他能量。”还说:“孩子到11岁就会好了。”
我又升起一丝幻想,哪怕没有那么神准,给人以希望,也是种慰藉吧。再说,每次在成年ADHD互助群里,从那些人物备注的身份职务中,从罗永浩、黄章晋这些人身上,我也看到了多动症群体现实可证的成功可能性,这个时候就觉得小先也是有希望的。
迷茫无助时,我和小先爸爸就安慰自己,姑且我们就把这场与疾病的正面遭遇战,善意理解为是上天看在我俩是学霸的份上,出了一张有点难度的答卷,给我们发了一副烂牌,就是试探我们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