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青青评《鸽子隧道》︳穿越间谍世界的“隧道”之旅(3)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John Wick
与之相对,约翰·勒卡雷小说里的“间谍故事”则似乎是在做“祛魅”的工作,将这份看似特殊的工作还原到本来面目,又或说为外界开了一道可以一窥着面目的门缝。他在2016年出版的回忆录《鸽子隧道》
Pigeon Tunnel
()
中所写的,“间谍行动并未带我走进什么秘密领域。逃避与欺骗是我童年时期必不可缺的武器。青少年时期的我们都是某一类间谍,不过我已经是经验丰富的间谍老兵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军情五处、政府通信总部与国防情报局的成员更类似“警察”“军人”与“工程师”。军情六处却希望成员性格“多姿多彩”、“爱好涉猎越多越多”,而不是找来一群一板一眼、剃着板寸头的糙汉大兵。除了“专业技能”过硬,最好还能对历史、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都有所研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接近需要接近的人,能以得体的谈吐与话题引起对方的注意,最终使并让对方卸下心防畅所欲言。西方著名的反间谍专家、荷兰人奥莱斯特·平托就认为:“英国的特工人员很善于编造亲切的气氛。他们认为人总是人,而人是容易受骗的。英国的特工人员样子是和蔼的、宽容的、通情达理的,所以总能得到需要的口供。”若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勒卡雷小说中的人物,又或是这位“间谍老兵”本人,似乎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或许也正是因为勒卡雷本人不是一个喜欢循规蹈矩的人,在军情五处仅待了四年后,他就主动申请调职来了军情六处。
在不怎么高明的二流间谍故事里,神通广大的情报人员似乎总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要偷某一份记载了所有重大事项的绝密文件便可以大功告成。而在现实世界里,可不存在这种如同希区柯克电影中“麦高芬”似的“关键道具”。即便有,那估计也是对方精心伪造的诱饵。此间道理,就如同高明的历史学家肯定不会天真地认为在某家档案馆的架子上一定躺着一份能够回答自己所有困惑的档案文献。西奥莱斯特·平托曾就这样形容过他眼中的情报人员的日常:“的确有惊醒动魄甚至冒生命危险的时刻。但是,如同战场上的生活一样,在漫长的等待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惊险事件发生”,至于“电影、小说的情节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和读者,集中了扣人心弦的时刻,略去了冗长的审讯、乏味的调查和烦琐的取证。”
对“情报从业者”来说,所谓“调查”往往意味着海量的信息分析与研究,通过从各种不同情报源获取的片言只语来拼凑甚至推测事件的全貌。其中,甚至情报源本就是公开的,而无需“007”们去出生入死。如前中情局副局长麦克·莫雷尔(Michael Morell)所言:“情报部门搜集的大部分经济情报都可以从公开渠道获知,或者说都是些行内人所谓的‘开源’情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通过对某国相关政府部门公开的预算信息,或许就能够科学、准确地去推算其机构规模、任务性质等信息。在累计了数年的信息后,又可以推测这个部门的发展趋势,进而了解这个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政策趋向、决策流程。当然,在现实世界中情况要比这个复杂的多,但如何将“信息碎片”汇集成为情报的本质就是这么一回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