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口“挖泥土”,给芦苇建“玻璃房”(2)

2023-10-27 来源:飞速影视

在黄河口“挖泥土”,给芦苇建“玻璃房”


在黄河口南岸的一处盐沼植被修复区进行泥土取样
“这些样本将带回实验室进一步处理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估黄河三角洲底栖生物多样性,摸清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区生态地质状况。”杨士雄说。
因为要进行多次取样,且取样的泥土黏性极强,不容易淘捡出其中的海洋生物,这项工作从大约9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还没有结束。好在工作地点离着岸边不远,科研人员稍微一商量,“先吃饭吧”。回到岸上,大家拿出自己带的饭盒,有的坐在调查车座位上,有的迎着热风站在岸边,吃起饭来。饭毕,短暂休息,又投入到工作中。

在黄河口“挖泥土”,给芦苇建“玻璃房”


在黄河北岸入海口进行泥土取样
跟着科研人员“出野外”几天,记者很快就发现,吃饭的时间并不固定,野外取样调查是个体力活。在黄河口北岸的一处入海口,科研人员下车后,需要在广阔、泥泞的滩涂里步行近两公里才能抵达目的地。当时,路程既远,天公又不作美,海边竟没有一丝风,大家的汗水不可控制地大颗大颗往下滴。到达入海口后,科研人员在不同地点重复着以前的取样调查工作。完成工作回到岸上,已是下午3点多。何磊脱掉皮裤,往外一倒,一股水流了出来,那都是他出的汗。
监测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
海地所科研人员在黄河三角洲进行取样调查主要是在广阔、无人迹的海滩上进行,而针对湿地典型植被芦苇开展监测研究,则更多是在茂密、比人高的芦苇荡里进行。
9月上旬的一天,科研人员来到海地所“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野外观测站”。观测站周围的芦苇又高又密、纵横交错,需要用手不断拨开芦苇才能穿行其中,才能看清脚下窄窄的木栈道。“我们搭建的这条简易木栈道,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行走,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多次进入对植被、设备造成破坏。”虽然相距不过一米远,但走在前方的科研人员却被茂密的芦苇完全遮住,只听到声音传了过来,“在芦苇根部,我们布设了一些监测设备,监测地下水位、盐碱度等参数,搭建木栈道是一种保护措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