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探海——我读《山海经》(3)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太皞华族由东向西迁徙,炎帝姜族由西向东迁徙,当然,不排出向其它方向迁徙,但主要是东西方向。迁徙的原因:一是寻找与外姓族人通婚,二是从东向西观测日月星辰运行,以便制历授时,三是躲避黄河下游的洪水。。
在风姜两族相向迁徙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即他们在相对迁徙时,有不少两族迁徙聚居的重合地点,如今河南淮阳,它既是太皞陵寝所在的太皞之墟,又是炎帝神农氏建都的地方。如太行山,这里既是太皞华族西迁途中居住的地域,也是炎帝氏族女儿女娃化作精卫之鸟衔木石填东海神话发生的地方。如山西既有以太皞氏命名的太岳,同时,太岳又名东榆林,和黄河西边炎姜榆罔氏居住的陕北榆林相对。
如甘肃天水有太皞伏羲氏诞生的雷泽葫芦河,而这条河又叫祖厉河。这条河发源地今天叫华家岭,《水经注》把华家岭又叫祖厉山。再如陕西宝鸡,它既是一代炎帝陵所在之地,而宝鸡北首岭遗址却出土了六千多年前的“水鸟衔魚图”,我称之为“龙凤联姻图”,墓中还出土了只有东南海里才有的㥱螺,而且,在宝鸡周围,有扶风,凤翔,凤鸣(歧山),凤州,凤县等一大堆风姓华族聚居的地名。再如长江下游太湖有座东洞庭山,这座山又叫胥母山,还有一座西洞庭山,西洞庭山又叫包山,(《辞源,洞庭》)显然,这是华胥老母山和庖羲氏山的俗称。与其相对的是,在长江中游湖南有个洞庭湖,湖边有华容(华荣),岳阳(荣家湾)。在洞庭区域湖南澧县,一九七九年发现了成头山遗址,这里出土了六千多年前的稻田和八千多年前的稻谷。我们再看《山海经,大荒南经》:“有荣山,荣水出焉。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我们再看看今天的山东半岛海边,还有老荣成,荣成市,海边还有成山头,这是巧合吗?
我们再看流入洞庭湖的河流,有耒水,涞水,澧水等以厉山氏命名的河流。耒,涞,澧,通厉,一声之转。
再看今鄱阳湖,上古名彭蠡泽。古无轻唇音,风姓伏羲氏之“风”,读重唇音为beng或pong,“伏”读为“庖”或“包”,“华”先秦读“敷”,(陈第《毛诗古音考》)读音为“濮”,“蒲”,“庖”。可见,彭蠡泽之“彭”,是以风姓华族得名的。可能是长江下游太湖雷泽的太皞华族沿长江向西迁徙发展到达于此,渔猎农耕于此,聚居于此,就把此泽叫“风泽”“蓬泽”“华泽”(或濮泽),最后,有文字记为“彭蠡泽”。“蠡”与“厉”“烈”声通,彭蠡泽为风姓华族与姜姓炎族通婚共居之地。彭蠡泽为什么又叫鄱阳湖呢?是因原居岷江上游川甘交界松潘草地的番姜族人氐姜族人,沿岷江向下游迁徙发展,经巫山神农架,再经洞庭湖,最后,和早以联姻的太皞华族相会于彭蠡泽,后进入父系社会以番姜族人为主,番姜族人住在鄱山之南,南为阳,故名鄱阳湖。(此点我在《风姜文化迁徙考》一书中有详细论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