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活埋、勒索、刀笔吏——晚清酷吏徐赓陛(2)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曾国荃惠州知府将郑承望之子郑妈厚、勇丁黄德勇、门役郑安三人解到省城审问。羁押期间,重要证人郑安在候审公所病故。1884年,张之洞接任两广总督,传集更多当事人、证人,指定广州知府等官员会审,最后由张之洞亲审定谳。按张之洞1885年给朝廷的奏折所述,郑承望“素性凶横”,与分居胞弟郑承霖不睦,时相欺凌。光绪五年七月十八日,郑承霖雇人挑稻谷到圩市售卖,郑承望教唆其子郑妈厚纠集人众把稻谷抢走。郑承霖妻向县里呈控,差役抓获抢稻谷的郑牛建,在解县途中被郑承望带人将郑牛建抢走,并殴伤衙役。当时,徐赓陛正下乡催征,即于八月十六日率领勇役来到郑村,将郑承望抓获,朝村外走,郑承望一路高声叫骂,徐赓陛叫衙役拿刀勒在郑承望脖子下,想让他停口,不料郑承望继续叫骂,衙役即用刀戳伤郑承望喉咙,倒地不起。徐赓陛察看伤情,认为不能存活,下令在路边挖一个两丈多深的土坑,把郑承望反缚双手放入坑中,填土至肚脐眼处。
不过,填土高度,民间另有一说是到胸口处。不久,郑承望死于坑中。当时,郑承望妻重病,其子郑妈厚畏罪回避,没有亲人在现场,次日由郑承望两个女婿收尸下葬。
张之洞奏折的立场明显,即想尽办法为徐赓陛脱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郑承望的罪名加重,认为犯了“应死”之罪,这样徐赓陛虐杀郑承望就变成“擅杀应死罪人”,按大清律例定拟,最多只判杖责。(《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二辑第111辑第572-582页)其实郑承望抢夺胞弟郑承霖稻谷,仅值一两五钱,应是兄弟之间因细故而发生的欺凌行为,称不上“抢劫罪”。徐赓陛一定要杀死郑承望,主要是他极大地冒犯了官威:一则是殴伤差役、放走了郑牛建;二则是在解县途中破口大骂。通过虐杀郑承望,徐赓陛以雷霆万钧之势,给陆丰县一众“豪强”“土棍”敲了警钟,也给尚未缴纳钱粮的花户极大的震慑。
张之洞早就耳闻徐赓陛能名,欲加以重用。候审期间,徐赓陛不断给张之洞上呈禀稿,提出各种建议,还替张之洞写寿序;同时,徐赓陛也帮当时省里面的中高级官员代写条陈,这些官员都会在张之洞面前为他说情。全面检视张之洞奏折,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徐赓陛积极运作的痕迹。他发挥自己熟悉律例条文的优势,把郑家罪名加到最大,自身责任减到最轻,“刀笔吏”形象跃然纸上。
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下决心改革相沿已久的幕府制度,把幕友改为文案委员,削弱资深幕客对权力的把持。当时广东势力最大的师爷沈彬,与徐赓陛有过节。张之洞利用徐赓陛收集的黑材料,将沈彬驱逐,然后把徐赓陛等人引入督署,作为文案委员,代替之前“师爷”的工作。徐赓陛就这样以待罪之身,在张之洞幕府中充任“总文案”。(《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六卷第218页)张之洞为徐赓陛脱罪,正是看中他的利用价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