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波:《庶民之声:近现代民歌与社会文化嬗递》(6)

2023-12-21 来源:飞速影视

周玉波:《庶民之声:近现代民歌与社会文化嬗递》


《清代民歌集》
20世纪前 10年,以醒民救世为目的,梁启超、李伯元、陈独秀等人在其主持的《新小说》《绣像小说》《安徽俗话报》上,相继开设“杂歌谣”“时调唱歌”等专栏,收集刊载民歌和拟民歌作品;上海报人张丹斧与钱芥尘,创办杂志《灿花集》,专门刊登文人创作的以改良社会、输灌文明为宗旨的时调俗曲,标志着近现代民歌进入转型期。
1910年以后,伴随着新文化运动 / 新文学浪潮的兴起,石印、铅印技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应用日趋成熟,新兴书籍、报刊编辑发行业态逐步形成,民歌俗曲进入发展繁盛期,成为先进知识分子与社会政治团体借助全新的传播手段,向民众传播自由、民主、道德、自治、救国等新思想新理念的理想载体,上说近现代民歌参与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嬗递,即是此意。
与前代民歌相比,近现代民歌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是形制更为多样。曲牌及次曲牌一等的腔调数量,较前代民歌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边关调】【鲜花调】【栏杆调】【太平年】等此前少见未见的新腔新调风行城乡各地,与旧有牌调【满江红】【五更调】【剪靛花】等交相辉映;民歌与“俗曲”的界限愈发模糊,鼓书、弹词、琴书、二人转(台)等民间曲艺中的短篇,亦加入“民歌”阵营,共同为生民发声,为时代留痕,刘半农、李家瑞编撰《中国俗曲总目稿》与刘半农审订、常惠编选的《北京小曲百种》、李家瑞撰《北平俗曲略》等,均在“俗曲”“小曲”的旗帜下,汇聚了传统“民歌”之外的众多鼓书、岔曲等民间曲艺体裁内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