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农民,真实的农村——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评析(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影片中有一幕,张自恩端着酒杯辛酸地总结自己一年的工作,他说道:“干一年支部书记,真是赚了一肚子酒来。”酒杯举在手里,却迟迟没有送到嘴边。或许张自恩不是最优秀的村干部,但他一定是最真实的村干部。他热忱的工作态度代表了千万基层干部的助农热心,他所面临的困境也代表了千万村官的尴尬处境。
二、情感关注
1.“家”的涵义重构在自省与理解之间
影片横向展开的情感线是杜滨才的故事。这个四岁时父亲患上精神病,母亲远嫁的单亲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少年,对于家的情感是复杂的。母爱的缺失和父爱的缺位让他从小经历着家庭破碎的痛苦和压力,家,成了他记忆中最遗憾也最难过的回忆。影片中,杜滨才不止一次地表达着对家的厌恶和反感,“我不愿意回这个破家,这个破家对我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一回家就心烦,烦死了。”每次杜滨才在抱怨的时候,父亲杜洪法总是一言不发,默默地为儿子准备饭菜。
杜滨才对母爱的渴望和与母亲相见的胆怯是萦绕在他心头的一对矛盾,也是他纠结了十九年的原因所在。在渴望被关爱而又不知如何面对的杜滨才心里,母爱似乎可望而不可即。婶子多次询问他要不要去见见母亲,她知道她住在哪儿。杜滨才每次都用“以后再说”来掩盖内心的情感。这个十九年的缺失和空白最终在相遇的那一刻被泪水冲垮了防线,儿子躲在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这是他盼了十九年的画面,是泪水决堤之下母亲形象的再出现、少年心结的终解开。
父爱的缺位、父亲的疾病和对一些情况的不满是杜滨才不愿回家的直接原因。他在家里极少与父亲交流,父子俩都是各做各的事。有一次,父亲发病拿着棍子要打人,被拉回家后,杜滨才严厉地“教训”父亲再怎么样也不能拿着棍子去打人。恢复过来的杜洪法像个犯了错的小孩,一边反思,一边又恳请儿子“别说了”以掩盖自己的尴尬。站在父亲面前,杜滨才说过一些叛逆的话,表达过一些负面的情绪,但他始终牵挂着这个家。作为父亲的杜洪法,他会在苹果收获的季节给儿子选一箱最好的留下,也会在苹果卖出去后给儿子汇报成果,告诉儿子没钱了跟他说一声。父子二人用各自的方式爱着对方,小心地、默默地,儿子给父亲争气,父亲让儿子放心。在杓峪村的春节联欢会上,杜滨才用一首《父亲》唱出了心底的爱与理解,在父亲转身、抹泪的一举一动中,爱的版图被重新拼凑,杜滨才也实现了与自己的和解。
2.留守的儿童留守的心
影片中最令人痛心的画面是张自军的丧事,在贵州务工的他从八米高的脚架上跌落不幸身亡,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面对父亲的棺材时,头扎孝带的儿子问:“那是俺爸爸的家吗?”张自军的父亲回答:“对了,那是你爸爸的家。”儿子追问:“怎么门口那么小?”对于这个孩子而言,他不懂得死亡的含义,更不明白天人两隔的意义。父亲常年的外出务工甚至让他模糊了父亲的形象、淡化了亲情的联系,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一种情感的缺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