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唐帝陵》解说词(15)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大唐帝陵之万王之王(2)
不久,大将尉迟恭,集结大军,赶至太宗背后列阵。原本就已踟蹰不定的颉利可汗,见唐军旌甲蔽野,军容大盛,亦未敢贸然交战。最终,双方于渭水便桥之上,杀白马,缔结和平盟约,史称“渭水之盟”。冒着巨大的危险,李世民终于劝退了突厥大军,长安城,暂时恢复了平静。但作为一个,曾经用刀剑荡平,群雄的创业之君,刚刚即位,便被迫签下这城下之约,这让他一朝天子的颜面,荡然无存。而更让李世民痛心疾首的是,渭水之盟,不但牺牲了府库中的大量金帛,而且,还要源源不断地,送给突厥大批生活物资。
为了换取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曾经意气飞扬的李世民,也只能选择像父亲李渊一样,隐忍屈辱。但这位年轻的帝王,仍然决心,改变这种无奈的现状。公元627年,正月初一,李世民,一道诏书颁下,大唐帝国,正式改元,贞观。与此同时,亦将休养生息、改善民生,确立为帝国的基本国策。在免去州县各地,全年租调之后,李世民,又大幅降低,宗室贵戚的实封税户,同时,责成房玄龄,大力裁汰冗官庸吏,精简州府机构,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这处,既为帝国校理典籍之所,又兼招纳学士之用的,弘文馆,设立于武德九年秋天。渭水之盟以后,李世民,便经常在此与百官,借鉴历代兴亡,商榷朝廷政事,直至夜分方罢。已经很晚了,忙碌的长安城,逐渐安静下来,但甘露殿中的李世民,还在批阅奏折。史料记载,李世民的书房,经常贴满了官员劝谏的奏章。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帝王,在统治大唐的二十三年里,他以诏令的形式,向百官征求谏言的记载,竟达三十余处,而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责令官员,向朝廷举荐贤才的旨意,更是不计其数。
为了帝国的兴盛,李世民,将以民为本、克己纳谏的治国思想,推行到了极致。但遗憾的是,当这一切还未及奏效的时候,一场更为严峻的灾难,又一次不期而至。贞观元年的深秋,一场罕见的霜灾,几乎冻死了关中地区的所有庄稼,大面积的饥荒,席卷而来。贞观二年,又逢关中大旱,各州蝗灾肆虐,百姓,颗粒无收,就连天子脚下的长安城,也是米谷踊贵、道殣相望。
措手不及的李世民,只能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城逃荒。在那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这些本应正常看待的际遇消长、日月沉浮,却都在市井坊间的私议中,被笼罩上了一层,难以言说的诡秘与玄机。或许,就连当时的李世民,也不免将这一切,与玄武门前的天道人事,联系起来。
这件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珍贵文献,是一篇抄于初唐时期的,话本残卷。虽然其体裁近似小说,情节纯属虚构,但因内容涉及太宗,因而被学者定名为,《唐太宗入冥记》。故事说的是,一日,李世民的魂魄,被阎王,勾入地府,责问玄武门之事,李世民闻言,顿时汗如雨下,无言以对,险些被滞留地府。百般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放下帝王的尊严,向一执事判官行贿,才侥幸逃脱,重返人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