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序:比司马迁早800年的那部《史记》,告诉我们什么(8)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按照传统道义,臣杀君属于以下犯上的逆行,称为“弑”;杀死有罪之人属于替天行道,称为“诛”。崔柕可以杀掉史官,甚至可以杀掉庄公,但他却无法逃脱历史的批判与审判。
孟子对太史的那种“春秋大义”留下了经典的总结——“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后人心中,司马迁同样有着“太史三兄弟”般的硬骨头。
在《报任安书》一文中,司马迁手握史家之如椽大笔,挥写下如许不朽文字——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历史是对现实失败者的一种补偿和慰藉。可以说,只有受过奇耻大辱的司马迁,方能写下如此留传后世之绝美雄文。
时间是最好的历史书写者。在时间面前,后来出世的班固在写完《汉书》之后,表达出对《史记》的不以为然。他甚至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蔽也”。与班固同一时期的王允更进一步:“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班固所论“其蔽”,也就是王允所谓“谤”。
在一个现实主义者眼里,受过宫刑的司马迁无疑是失败者,显然是他留有后世顶礼膜拜的《史记》。
思想的自由,文化的勃发……可以借古,可以讽今,可以知未来……可以成为后学的蓄水池。

《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序:比司马迁早800年的那部《史记》,告诉我们什么


“先秦”何以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中国古代历史将春秋战国时期总称为“先秦”,既然是“先秦”,历史应该以“秦”为轴心而延展开来的。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天下的帝国,“秦帝国”很值得研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