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觉的历史︱君往何处:马克思徘徊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1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譬如汉普斯泰特荒阜的一条悠长小径。
21世纪,跨国地产商介绍汉普斯泰特的楼盘项目,“人文荟萃”是不可或缺的修辞,两个大号注脚就是马克思和狄更斯。搬到伦敦北郊后,周末带着一篮子食物去汉普斯泰特荒阜野餐,是马克思一家的保留曲目。此处也是狄更斯终身眷恋的地方,他在卡姆登镇阴湿街巷长大,汉普斯泰特寄宿学校的毕业生,他的好友威尔基·柯林斯就住在荒阜西边的庄园里。他喜欢在汉普斯泰特荒阜散步,也会跟朋友们一起来此郊游。马克思肩上扛着小爱琳娜嬉闹时,是否会同作家擦肩而过?一个值得期待的巧合,《大卫·科波菲尔》是少女时代爱琳娜的枕边书。她的父亲称狄更斯是“杰出的小说家”,“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父亲显然是过谦了。在爱琳娜开始迷上《大卫·科波菲尔》的时候,1867年,马克思最杰出的作品《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一部既解释了世界又改变了世界的书,人们用书中所发现的历史规律,演算未来。
*** *** ***
1883年3月14日下午,梅特兰公园路41号的书房,马克思在他心爱的安乐椅上打盹时与世长辞。恩格斯说,19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但马克思逝世时,大部分伦敦人还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即便是最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也很少跟他有什么联系。《资本论》的第一个英文版,要到他逝世四年后才问世。
马克思本人,从没对伦敦或英国产生过一丝好感。巴黎自带革命的基因,伦敦则不是。尽管阔步向前的工业化和陷入贫困的劳动者,以触目的方式并存于这座城市。奇怪的是,革命始终没有到来。这座城市的居民似乎都是费边主义者,安于自己的处境,等待历史在渐进中得以完善。马克思和他的思想,与伦敦是何等格格不入。也正是在巨大的张力中,日后撬动地球的能量悄然孕育。共产主义幽灵徘徊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34年。伦敦是马克思生活时间最久的城市,英国是马克思生活时间最久的国家。
参考书目及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马克思在伦敦》,阿萨·勃里格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6月版
《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 乔纳森·斯珀伯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