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和我”故事背后:我们对财富的渴慕,如何走向扭曲(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前段时间,许鞍华导演旧事重提,谈到电影《黄金时代》的拍摄往事。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萧红,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她贫穷、凄惨、孤独的一生。萧红的不少散文坦率真诚地记录了她的贫困与饥饿,我们可以经由她的部分文字来直观感受贫穷对人的伤害。
萧红的《商市街》详细书写了她的饥饿体验
1930年代初,萧红曾在哈尔滨生活过一段时间,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由于饥饿,她对食物有强烈的渴求,“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有时饿得发慌了,她会堕入美食的幻觉中,“好象我已经嗅到‘列巴圈’的麦香,好象那成串肥胖的圆形的点心已经挂在我的鼻头上,几天没有饱食,我是怎样的需要啊!胃口在胸膛里收缩,没有钱买,让那‘列巴圈’们白白地虐待我。”
实在饿得受不了,她甚至想去偷。“过道越静越引诱我,我的那种想头越想越充涨我:去拿吧!正是时候,即使是偷,那就偷吧!”虽然理智最终战胜了情感,但饥饿已经让她的精神陷入虚脱。“过了好久,我就贴在已关好的门扇上,大概我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纸剪成的人贴在门扇。”
在这种极度的贫穷之下,人与人之间甚至很难拥有纯粹的爱,爱人也显得凉薄。萧红写道,有一次她用所有的铜板买了面包。萧红当时的爱人“郎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开吃。虽然嘴里对萧红说“来吃啊!”,但等萧红拿着刷牙缸跑下楼去倒了开水回来时,面包差不多只剩硬壳在那里。爱人一边说自己自私,说要给萧红多吃点,“你的病刚好,一定要吃饱的”,一边仍然不停地吃着剩下的面包,“然后跟着他说着说着他的手已凑到面包壳上去,并且另一只手也来了,扭了一块下去,已经送到嘴里,已经咽下他也没有发觉,第二次又来扭,就是这样”。
我们很难去批评萧红的爱人人品怎么样,在这种极度贫困、极度饥饿的情形下,去谈爱与宽容、礼义廉耻,有时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萧红的这种饥饿记忆,我们的很多父辈有过,在完成脱贫前不少边远地区也仍存在。
这时,我们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对于穷人来说,追求财富是“崇高的人性”。只有向往财富、追求财富、获得财富,才能打破贫困、摆脱贫困,人才可能获得独立与尊严。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说,虽然贫困不必然意味着蒙昧,但一个社会优雅、文明、从容、包容等风气的形成,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毕竟人只有吃饱穿暖了,才有更多精神和余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