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用毕生谱写中国战歌|不远万里:国际友人与20世纪中国1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有一批支持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友人,他们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对外传播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有一些留在中国,参与到教育、医疗、外交等事务中,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本书用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讲述这些国际友人的中国故事,借他们的目光来重返20世纪的历史现场。国际友人的个体生命经验与20世纪全球进步运动的思想与行动网络交织,与中国的革命与社会建设相互作用,呈现出一个复杂、动态的全球20世纪时代景观,也为反思当下的国际关系和全球秩序提供了独特的视野。
有这样一位美国记者,她目睹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她撰写了《伟大的道路》《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在反击》《中国的战歌》等著作,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成为不朽之作;她访遍了中国华北、华中的大部分地区,用热情召唤更多的国际友人一同为中国抗战出力。她就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 · 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1892—1950)。
20世纪初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南部,空气中弥漫着矿山与钢厂的刺鼻味道,这是洛克菲勒的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坐落的地方,也承载了史沫特莱贫瘠困窘的少年记忆。1904年,在史沫特莱12岁的时候,她的父母举家从密苏里州的小农场搬到了科罗拉多州的特立尼达地区,父亲成为一名矿工,这个家庭从此开始了她后来在自传中所称的“一种到处徘徊的生活,寻求总也得不到的成功、幸福和财富”。
史沫特莱的父亲当矿工、干粗活,在一次次抱负落空后开始借酒浇愁,母亲打零工、替人洗衣、给宿舍看门,勉强维持着这个八口之家。史沫特莱小学没有毕业,没有上过中学,但她充满幻想,喜欢编故事,零零碎碎地读了手边能找到的所有书籍。史沫特莱从小就认为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到手,母亲的苦难人生也让她拒绝做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母亲去世后,她离开了家庭,毅然去闯荡她自己的人生。

史沫特莱:用毕生谱写中国战歌|不远万里:国际友人与20世纪中国1


1899年,史沫特莱家庭合影(后排左一为艾格尼丝 · 史沫特莱)
二十出头的史沫特莱,白天工作,晚上在纽约州立大学听课。在这期间,她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号角》周刊和女权运动刊物《节育评论》撰稿,还结识了许多印度朋友。在同他们的交流中,史沫特莱深信只有推翻英国的统治,才能振兴印度,她也成为印度青年朋友们的联络中心。1918年,史沫特莱因破坏美国中立法的罪名入狱六个月。然而对史沫特莱来说,入狱意味着不必再为吃穿发愁,可以专心埋头读书写作,到出狱时,她已完成了一组名为《铁窗难友》的短篇小说。出狱后的史沫特莱,得知自己的大弟弟在帮人打零工时出了事故去世,厂主给了父亲50块钱的埋葬费,而自己17岁的小弟弟为生计所迫参军入伍,已经上了法国战场。此时已经离婚的史沫特莱,对结婚不感兴趣,生活困顿,也一时找不到自己值得为之奋斗的职业,于是决定先走出去见识大千世界。1919年底,史沫特莱以服务员的身份只身一人踏上了去往欧洲的货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